今年大陸經濟復甦 摩根大通經濟學家:消費將成爲主引擎

今年中國大陸經濟復甦,摩根大通經濟學家:消費將成爲主引擎。(人民日報)

據澎湃新聞報導,展望2023年的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朱海斌判斷,過渡性階段給經濟帶來陣痛的持續時間可能比之前預期的要短,經濟將在2023年二季度開始強勁復甦,季度環比增速上調爲季調後摺合年率(SAAR)10.4%,對比此前的預測爲6.1%。

朱海斌表示,「我們預計,第三季的環比增速爲7.5%,四季度的增速爲6.1%。也就是說,我們已將重新開放後的復甦進度較此前的預期提前了一季。總體而言,鑑於更快的復甦進度,我們將2023年全年增長預測上調至5.6%。」

談及拉動宏觀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朱海斌指出,出口對中國大陸經濟的作用有可能由正轉負;無論是製造業投資還是基建投資,從增速上來講,都可能會比2022年放緩,房地產投資增速下降會收窄,但整體而言,投資很難對拉動經濟起到明顯作用;消費將會成爲2023年經濟復甦的「主引擎」。

朱海斌指出,「復甦初期,通常會受益的將是此前受疫情防控政策限制較大的行業,比如餐飲、零售等往往可能是最先復甦的。接下來旅遊行業也將隨着政策的放開而開始逐漸復甦。通常來講,復甦的開端可能是由當地的線下(實體)消費來帶動的。」

據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2022年全年金融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人民幣存款增加26.26兆元,同比多增6.59兆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7.84兆元,而2021年全年住戶存款增加9.9兆元。

2022年居民儲蓄緣何大幅上漲?居民部門真的有「超額儲蓄」嗎?存款高增能否支撐消費復甦?

朱海斌分析,受到疫情等影響,居民消費場景有所缺失,一部分消費轉向了儲蓄,超額的儲蓄確實會支持放開之後的消費活動。但需要注意的是,去年的超額儲蓄也來自於居民的資產組合的變動。

具體來看,朱海濱表示,首先,由於去年房地產市場下行明顯,伴隨房地產市場的下行居民金融資產可能也會向存款領域集中。這部分資金在2023年會重新用於買房,還是會用於其他消費,值得觀察。其次,2022年債市和股市震盪加劇,理財淨值化轉型後也出現了破淨的現象,居民風險偏好有所降低,存款需求有所擴張。這部分超額儲蓄是否會全部用於報復性的消費反彈,同樣需要繼續關注。

此外,朱海斌認爲,這部分超額儲蓄更有可能集中在高收入家庭,其消費需求反彈得可能會更快、更強,那麼就可能會出現大家所想的報復性反彈;而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費復甦可能要等到整個宏觀經濟的好轉和整個就業市場的好轉之後,纔會出現更加明顯的反應。

貨幣政策或維持不變

2022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3年貨幣政策的部署安排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作爲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重點,談及貨幣、財政政策,朱海斌表示,與2022年下半年比較,很可能是政策基本不變,呈現延續的狀態。「短期內,我們希望,央行可以更加靈活地運用降息降準等各種工具來爲經濟的復甦、穩定創造一個更好的條件。」

利率政策方面,朱海斌預判,還是會有降息的空間,可能在今年第一季降息10個基點之後,尤其在第二季出現經濟反彈之後,利率政策可能就會維持不動。

朱海斌說,「我們的判斷是信貸政策整體呈相對比較穩健的態勢。如果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述,就是『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按照我們的理解,社融的整體增速要比名義經濟增速大約高出3到5個百分點,與最近幾個月的信貸政策比較接近,所以預計將會是比較穩健的信貸政策。」

此外,朱海斌認爲,今年可能仍然會延續結構性貨幣政策。「在最近幾年其實也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勢,就是結構性貨幣政策跟財政政策的配合。比如去年在一些大型基建項目中,一方面央行通過政策性銀行來提供信貸支持,另外一方面財政也提供了一些利率的補貼,兩方面政策相結合來共同發力。」

房地產市場低位企穩

作爲中國大陸經濟的關鍵力量,近期房地產市場暖風頻吹。2022年尾聲,房地產行業的第一、二、三支箭陸續落地,從信貸、債券、股權三個管道給房地產輸血。展望2023年,朱海斌認爲,房地產市場將會出現從底部回升、第二三季開始低位穩定的狀態,不會出現大幅反彈。

在朱海斌看來,「三箭齊發」與此前的政策有非常大的不同,解決了目前房地產市場中面臨的非常關鍵的問題,即開發商的融資難問題。

「針對需求方,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的政策公佈,例如對於首套房的房貸首付比率、利率,限購政策等,都可以更進一步用更優惠的政策去支持。」朱海斌預計,會有進一步的政策來支持房地產市場的趨穩。

朱海斌進一步指出,儘管在城鎮化過程中,在人口結構出現變化之後,房地產市場的供需結構發生變化,出現了結構性下行,對於整個宏觀經濟的推動力出現下降,但毋庸置疑的是,房地產行業仍然是宏觀經濟中非常重要的產業之一。

「我們所講的結構性下行,更多的是針對商品房市場領域。從未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結構來看,保障房和租賃房的比重會進一步上升。如果房地產行業想要繼續作爲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保障房和租賃房的需求將會成爲一個重要的可能性。」朱海斌期待,政策會在這些領域給出更大的改革力度。

關注內外部雙重風險

2022年,美國聯準會爲抑制居高不下的通膨,累計加息425個基點,將美國聯邦基準利率從0附近提升至4.25%-4.50%。經歷去年一整年的高熱通膨後,2022年12月最新公佈的美國CPI重回「6」區間。

進入2023年,不少市場觀點認爲美聯準會有開啓降息週期的可能。但朱海斌認爲,這一可能性不大。在他看來,今年第一季美聯準會應該會繼續加息,因爲從目前看,雖然通膨有明確的下降趨勢,但距離美聯準會的目標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就業市場方面,雖然美國經濟已開始下滑,但就業市場仍然表現強勁,這也是需要進一步加息的理由之一。

「今年第一季,美聯準會可能會進一步放緩加息的節奏,可能從每次加息50個基點降到25基點。接下來2月、3月可能還有兩次加息的可能性,換言之,就是美國聯邦基準利率可能會到5%左右。」朱海斌說。

展望2023年,朱海斌預判,全球經濟的增速會進一步下降至不到2%的水平,美國和歐元區可能會出現輕度的衰退。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可能會面臨兩大壓力。首先,發達國家整體的經濟下滑會在全球產生溢出效應,導致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出現下行的走勢。其次,在美聯儲大規模加息的背景下,全球市場的金融條件會出現明顯的收緊,部分新興市場國家會面臨較明顯的資本外流,甚至對於債務和貨幣市場都會帶來比較大的壓力。「如何在經濟增長和金融條件緊縮所帶來的溢出性金融風險間取得平衡,這可能會是2023年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

那麼,2023年海外經濟的運行情況可能對國內有何傳導?中國大陸宏觀經濟面臨的主要擾動可能有哪些?朱海斌認爲,需要從國內外兩方面來分析。

國內方面,朱海斌認爲,最大的壓力是在今年全球終端需求放緩的情況下,出口增速會出現較爲明顯的下降。那麼出口下跌是否會超出預期,可能是需要關注的第一個風險。其次,在房地產市場只是底部穩定的情況下,需要關注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所面臨的金融風險。

「從海外來講,全球經濟下滑的幅度有多大?是否能如市場所預期的保住正增長,只是歐美出現輕度的衰退?還是會出現比較嚴重的整體衰退?那麼就可能會對中國帶來較大的衝擊。」朱海斌指出,此外還需要關注自主創新、全球供應鏈轉移等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