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萬失業者 有工作不就業
人資專家楊宗斌表示,失業者遇工作機會卻不就業以20至30歲的「年輕族羣」最多,多是家庭環境優渥、沒有經濟壓力、不急着找工作者,甚至是眼高手低,最常發生的場景是,年輕求職者在人力銀行投遞履歷,面試後,卻發現學非所用,或者自認有大學、研究所學歷,僅能領32K薪水實在不符預期,只好再觀望看看。
主計總處統計顯示,9月失業率若按年齡層分,20至24歲族羣最高、達12.14%,其次是25至29歲,失業率爲6.14%。楊宗斌表示,若是二度就業或家庭經濟主力者,爲了分擔家計,通常不會遇有工作機會,把工作拒之於門外,讓自己長期處於失業狀態,這也說明了35至54歲家庭經濟主力,失業率長期處於2%多的狀態。
雖然有近15萬人曾有遇有工作機會卻沒有就業,主計總處調查指出,有更高失業比例是未曾遇有工作機會者,合計多達25.3萬人,佔失業人數的63.24%,探究原因多是本身資歷或個人條件不符有關,包括「專長技能(含證照資格)不合」、「年齡限制」等,分別佔19.26%及14.57%較多。
主計總處調查同步指出,5月失業人數約40萬人中,找尋職業以「生產操作及勞力工」計10萬人、佔逾25%最多。官員表示,這類工作多是水泥工、水電工等粗活,而「技術人員」9萬人次之,「服務及銷售人員」8.5萬人再次之。
楊宗斌表示,「生產操作及勞力工」的特性是日薪高,即使現在營建工地很缺工,但很多從業者的工作仍不穩定,體力不夠、年紀稍大者,在外勞引進下,很容易被淘汰。
調查指出,今年我國就業人數達1158萬人,非典型(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80.4萬人。對於外送員滿街跑,非典型工作者卻年減2千人,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外送員只要周工時超過35小時,就會納入全時工作者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