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尾10分鐘震撼反轉,讓人笑着笑着就落淚……

不是最後10分鐘的“反轉”,這部影片或許就停留在《鈕釦戰爭》的層面,一部純真的兒童電影,在兩小無猜的懷舊光暈中,追憶那個發生在夏天裡的遊戲。

然而,影片中看似戲謔的冒險、荒誕的抓捕,反而襯托出真實歷史的殘酷——

《我們最後一次做孩子》

伊塔洛,這個羅馬將軍的公子,剛剛奇蹟般拯救了兄長的小胖子,就這樣在衆目睽睽下把自己送上了押往集中營的火車。

看過大量同類影視劇和歷史資料的觀衆,當然知道這是有去無回的地獄之路,那些猶太人能活着回來的十不及一,可偏偏在那個陽光明媚的午後,童言無忌的歷險突然有了“獎勵關”,最終沒能逃脫最黑暗的結局。

1943年對於二戰中的意大利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時間點,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在戰敗中垮臺,他本人也遭軟禁,若非希特勒的力挺,意大利戰役早就提前兩年落幕了。

影片雖然沒有正面描寫戰爭,但在不少細節中有所流露:轟炸羅馬的盟軍飛機,唯德軍馬首是瞻的意軍,慘死路邊的游擊隊員,以及飢寒交迫的貧民,而貫穿全片的猶太人遣送悲劇,其實也是墨索里尼向希特勒交納的“投名狀”。

一如路易·馬勒的名作《再見,孩子們》,無辜的猶太兒童成了納粹種族滅絕的犧牲品,當看到裡卡爾多被抓走,剩下的三位好友毅然踏上了拯救之路。

看似胡鬧的公路片,一路走來既有自由的歡樂,也不乏特殊年代的痕跡;兄長和修女的追找中,又多了一份浪漫的暢想,孕育了愛情的種子。

而把兩條線交匯在一起的,是成年人更加胡鬧的“抓捕游擊隊員”,如此“輕浮”的表達,還真是意大利式的“戰爭記憶”。

然而,喜劇和悲劇只在一念之差間,伊塔洛踏入車廂的瞬間,鑄成了“我們最後一次做孩子”的讖語。

火車站臺上的時空濛太奇,有點像“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後一幕,曾經的孩子已經長大,身邊的子女並不能真正體會長輩經歷的痛苦,這,其實也是一種幸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