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論文代寫的黑幕 臺灣博士的畢業夢魘
在臺灣,博士學位曾經是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榮耀象徵,但如今卻成爲了壓在許多博士生心頭的一座大山。嚴格的國際期刊發表要求,讓不少博士生在畢業前夕陷入絕望,進而催生了龐大的論文代寫產業鏈,造成了學術界的巨大困擾。
文•林嘉宏
在臺灣,博士生必須在國際期刊SCI或SSCI上發表論文才能拿到博士論文口試的門票,進而有機會順利畢業。這一看似提高學術標準的措施,實際上卻給博士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論文發表要求 一場無止境的學術煎熬
這些期刊的評審過程嚴苛,發表難度高,尤其對於初涉學術研究的博士生而言,更是難如登天。許多博士生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撰寫、投稿,卻往往因爲各種原因被拒稿,投稿的時程浪費了大把青春,進而影響畢業進度。
隨着畢業壓力的逼近,論文代寫現象、掠奪性期刊都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不少研究生、博士生爲了走「捷徑」,不惜求助於所謂的「論文工廠」,而這些所謂的專業服務背後,隱藏着一條完整的灰色產業鏈。今年四月,中國大陸有一家代寫工作室接到了六百多單的業務,包括代寫、畫圖、編造數據等,仲介透過電商平臺攬客,寫手則透過AI軟體寫作或剽竊他人論文來完成訂單。一篇萬字的畢業論文,仲介開價僅需人民幣四百五十元,且常常被寫手「秒搶」,更誇張的是接案的槍手還只是高中生。這種現象不僅損害了學術誠信,也給學生帶來了雙重風險,一旦發生糾紛,學生往往無處投訴,也不敢聲張。
造假的論文數據全球蔓延
「假科學」浪潮正在全球範圍內蔓延。根據《Nature》報導,過去二十年來,各國學術論文造假的問題愈趨嚴重。尤其是去年,超過一萬篇論文遭到學術期刊撤回,創下年度紀錄。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俄羅斯和中國大陸的撤回率最高。論文撤回的增長速度已超越科學論文成長速度,顯示假論文問題正在快速惡化。然而,這些數字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問題隱藏在畢業與就業的生存問題。
學術界與產業界脫節 博士生的就業困境
過度強調論文發表的「數量」,讓博士生無法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實際的產業應用和創新研究中,甚至爲了投稿犧牲掉了自己的興趣與專研領域。許多博士生畢業後,由於缺乏實際的工作經驗和技能,很難找到適合的工作。
這種情況導致博士生畢業後就業困難,進而形成惡性循環,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攻讀博士失去興趣和信心。臺灣許多學校教授對於投稿付費的Open Access Journals(開放取用期刊)持保留態度,認爲這樣的投稿方式缺乏嚴謹性和權威性。我個人認爲,選擇高質量的開放取用期刊進行投稿,不僅可以節省時間和精力,還能夠快速地讓博士生畢業並接軌職場,實現自身的價值。與其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追求難以達到的SCI或SSCI發表,不如選擇一條更加有效率的道路,將重心放在研究的質量和實務應用上。
林嘉宏 華沃商學院創辦人
改善博士教育體系的必要性
其實,並不是說博士生不該投稿國際期刊,而是在臺灣博士班的訓練中,應該讓學生先有能力完成自己的博士論文,畢業與否授權由指導教授與口試委員評估,而非由一羣未必專業的國際期刊審查者來定生死。國際期刊的發表應該是博士後研究的工作,而非本末倒置地成爲博士生畢業的門檻。這樣的調整不僅可以減少學術不端行爲的發生,還能讓博士生更好地將研究與實務結合,提高他們在職場上的競爭力。要改變現狀,關鍵在於重新審視博士學位的價值和定位,學術界應該更加註重博士生的研究創新精神,而非單純的論文數量。
博士學位的價值,不僅在於一紙證書,更在於培養出真正具有未來競爭力的高端人才。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升臺灣高等教育的質量,讓博士生在學術和職業生涯中都能有所作爲。
卓越雜誌2024.8號4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