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因素仍在 美中關係難真正和緩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解讀,對北京而言,「拜習會」除能凸顯中美地位平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藉外交互動再確認其權力合法性。(新華社)

歷時約3小時的拜習會日前在印尼峇里島正式畫下句點,臺大政治系教授兼主任張登及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出於結構性因素,此次會談不太可能使美中關係出現大幅和緩,但美中溝通管道應不會全部停擺,因這對美方來說能管控雙方衝突而不直線下墜,對中方則可恢復其大國、首腦外交,各取所需。

據白宮新聞稿,美國總統拜登表示「美國會持續和中國強力競爭」,外界普遍認爲美國將持續對中國打貿易戰、科技戰。張登及對此指出,對中國強力競爭是美國兩黨的共識,應不會改變,但拜登稱不會讓激烈競爭走向衝突,這是要向中國及美國朝野顯示自己有管理美中關係的能力與管道。

張登及表示,在科技戰方面,美國仍將採取「小院高牆」戰略,針對會影響到美國軍民兩用或軍用技術的高階晶片進行精確定義,並強力施壓盟友進行聯合行動來壓制中方。他認爲,美國會加強精確打擊,但無法要求所有盟友包括韓國、荷蘭、日本等採取全面一致的動作。近日可以看到韓國、日本、澳洲和德國都希望局部改善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全面斷鏈是不可能的。

拜習會後美中關係是否有大幅和緩可能?張登及直言「不太可能」。他表示,美國還是希望維持單權獨霸的地位,而中國高舉偉大復興旗幟,至少要使世界變成多極化,這是結構性矛盾。再者,民主黨雖在參議院維持微弱多數優勢,但總體控制國會的力量還是稍受削弱了。

張登及指出,共和黨掌握衆議院後,不僅會在內政上對其諸多掣肘,也會推出很多刺激美中關係方面的法案,拜登若想競選連任將不敢太示弱,美中關係能夠調整的時間和空間相對有限,只能從相對功能性和低階政治的議題中,顯示出雙方有控制局勢、避免衝突的企圖和意願,「這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美中氣候對話因中方反制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中斷,拜習會後同意恢復。張登及表示,相信未來美中溝通管道不會全部停擺,因爲對美方來說,雙方能保有互動和建設性合作的空間,管控衝突而不直線下墜;北京也希望一個較穩定的中美關係,這將恢復大國、首腦外交,對其威信是有幫助的,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