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改變了什麼?中國車市半年考

7月1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發佈6月及上半年汽車產銷數據。

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0.7萬輛和255.2萬輛,環比分別增長5.7%和5.6%,同比分別下降2.1%和2.7%;今年1~6月,汽車產銷分別累計完成1389.1萬輛和140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9%和6.1%。

“伴隨汽車以舊換新活動持續開展,地方配套政策陸續出臺,企業新車型不斷上市,疊加車企半年度節點衝量,6月汽車市場環比繼續保持增長。由於國內終端市場增長乏力,企業庫存壓力較大,當月產銷同比出現負增長,略低於此前預期。”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銷量同比微增,終端庫存高於正常水平;新能源汽車、汽車出口和中國品牌延續良好發展態勢:新能源汽車保持較快增長,市佔率爲35.2%,市場格局面臨重塑,純電增速放緩,插混、增程車型一路高歌;汽車出口約280萬輛,同比增長30.5%,但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速明顯放緩;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佔有率達到61.9%,同比提升8.8個百分點。

不過,陳士華也指出,當前國內消費信心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形勢更加嚴峻,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企業經營壓力持續加大,行業運行總體仍面臨較大壓力,消費信心和市場環境需要繼續提振和改善,助力行業平穩運行。

油車疲軟,純電放緩

今年以來,汽車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增長態勢。由於一季度同期基數相對偏低,增速超過兩位數,二季度後整體增速較一季度有所放緩。

6月,乘用車國內銷量181.2萬輛,環比增長8%,同比下降7.4%。1~6月,乘用車國內銷量964萬輛,同比微增1.6%。

其中“燃油車的超預期低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車市表現。乘聯會數據顯示,6月常規燃油車零售91萬輛,同比下降27%,與新能源車的增速差保持在55%;1~6月常規燃油車零售573萬輛,同比下降13%。

“燃油車缺乏新品支撐,6月燃油車促銷力度環比大幅增長,新能源車價格促銷因新品和降價而回落。過去20年,燃油車年年降價、月月促銷,但由於新品的推出維持了其價格穩定,即每次降價一段時間,新品的推出會將價格拉回原位,但今年燃油車推出的新品較少,導致價格壓力較大。”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與燃油車表現萎靡不同,新能源汽車仍是6月及今年上半年的主要增長引擎,今年二季度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持續上升,6月已達到41.1%。今年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92.9萬輛和494.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1%和32%,市場佔有率達到35.2%。截至6月底,國產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已超過3000萬輛。

不過,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也面臨着純電、狹義插混和增程三種不同技術路徑的重塑。6月,狹義插混車和增程式車型銷量分別爲30.8萬輛和11.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3%和113%,環比分別增長12%和28%。與前兩者的一路高歌相比,純電車型增速放緩,6月純電動批發銷量55.9萬輛,同、環比分別僅增長5.6%、5.3%。

崔東樹指出,從6月新能源批發結構來看,純電動車型佔比57%、狹義插混車型佔比31%、增程式車型佔比12%,去年同期這三個數字分別爲70%、23%、7%。“國內新能源車企正在經歷動力形式的迭代,提升電動車續航里程的免車購稅政策調整推動以及低端小微型電動車萎縮之下,純電動走勢疲軟,增程式和插混將持續走強。”他分析道。

相較於國內市場降幅明顯,國際市場表現良好,出口成爲支撐當前我國汽車市場的重要力量。但出口以傳統燃油車爲主,新能源汽車出口在貿易政策等方面面臨較大壓力。6月新能源汽車出口8.6萬輛,同比增長10.3%,環比下降13.2%,這是自4月以來,新能源汽車出口連續第三個月出現環比下降,且下降幅度持續擴大。今年1~6月,我國汽車出口279.3萬輛,同比增長30.5%,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60.5萬輛,同比增長13.2%。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範圍內擁有技術和產業鏈優勢,長期看新能源出口市場仍然向好。

中國品牌乘用車市佔率超60%

得益於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持續發力,中國品牌的市佔率持續攀升,已拿下近六成的市場份額。1~6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741.9萬輛,同比增長23.9%,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61.9%,較去年同期提升8.8個百分點。

“電動車的快速發展正促進自主品牌汽車的競爭力從‘量變’向‘質變’轉化。”有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50%市場份額是品牌競爭力從“量變”到“質變”的分水嶺。“所謂的品牌向上突破,一是份額,二是價格,兩個指標同時上升,就說明市場競爭力在增長。”他說。

此前麥肯錫預測,到2025年中國品牌市場份額將加速提高至60%,5年內實現汽車行業有史以來最大躍升。如今中國品牌市場份額已超過這一預測值。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認爲,到2025年,行業新能源化轉型將帶動自主品牌在國內汽車整體市場中的份額提高到70%。未來3至5年,合資品牌份額將從40%降到10%,其中30%是中國品牌未來增長的空間。

前述人士認爲,隨着換購時代的到來,自主品牌份額將比預期增長得更快。

此消彼長。由於燃油車市場的逐步收縮,外資品牌的銷量和市場份額同環比出現了一定下滑。與上年同期相比,德系品牌市佔率(16%)下滑3.1個百分點,日系(12%)和美系(7.1%)分別下滑2.9個百分點和2.4個百分點。

新能源轉型步伐緩慢,降價、減產、裁員、降薪似乎成爲外資品牌在華戰略收縮的註腳。今年5月份廣汽本田削減生產團隊,涉及上千人,主要集中在生產領域;6月日產宣佈正式關閉其位於江蘇常州的與東風汽車合資的工廠,這也是日產在中國首次關閉乘用車工廠。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寶馬、奔馳、奧迪、廣豐、廣本等多家銷售人員處瞭解到,目前店內多款燃油車和新能源車都有不同幅度的優惠,此前售價集中在30萬元以上的“34C”(寶馬3系、奧迪A4L、奔馳C級)部分車型終端售價跌到20萬元級別,豐田卡羅拉、凱美瑞本田雅閣、日產軒逸等熱銷合資車型終端優惠在2萬元至6萬元不等。

多位銷售人員均表示,“若有意向下訂,除了已給出的優惠外,價格方面還可以繼續商量。”

全年銷量或將突破2200萬輛

2024年已過半,多家車企陸續公佈“期中考”成績單。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多數車企全年KPI完成度普遍不理想,全年銷量目標完成度達到50%以上的寥寥無幾,表現較好的如比亞迪、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完成銷量目標的四成以上,理想汽車、上汽、廣汽、東風等完成年度目標的30%左右,小鵬汽車、哪吒汽車、智己、深藍等則不足20%,下半年面臨不小的壓力。

“一般上半年銷量少於下半年,比如新能源汽車上半年銷量完成四成,下半年完成六成,燃油車這一比例約爲47%和53%。總體來看,上半年銷量目標完成度在35%~40%的車企基本有望完成全年目標。”崔東樹告訴記者,參照2023年上半年完成全年總銷量43%的進度,今年全年銷量有望突破2200萬輛。

展望7月,隨着車市增長的結構性分化,部分企業傳統燃油車產能充裕,燃油車市場萎縮壓力下的去庫存特徵明顯,休高溫假的時間較長,7月車市進入休整期。但崔東樹認爲,今年依然有可能延續近幾年夏季車市“淡季不淡”的特徵,但也將意味着“旺季不旺”。

“上半年持續增強的大幅促銷擾亂了車市正常的價格走勢,終端價格修復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加上二季度超強的促銷力度對下半年購車客戶的消費透支效應,7月以價換量的效果有可能減弱。車企結合上半年戰果,也將對市場預期、產品結構及上市節奏進行優化調整,或將進入蓄力期。”崔東樹表示。

陳士華指出,展望下半年,以舊換新、新能源汽車下鄉等利好政策持續落地實施,企業新產品密集上市,將有助於進一步釋放汽車市場消費潛力,爲行業全年實現穩增長提供助力。“雖然促消費政策陸續落地,但效果還有待觀察,希望下半年汽車限購城市的限購政策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