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秋冬季京津冀近三次空氣污染:不利氣象條件疊加污染排放

(原標題:解讀|秋冬季京津冀近三次空氣污染:不利氣象條件疊加污染排放)

此前北京啓動污染應急減排措施,污染程度降低了1個等級,達到了“削峰降速”效果。

11月7日起,大氣擴散條件持續轉差,北京及周邊地區PM2.5濃度明顯上升,11月8日0時,北京市啓動了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新京報記者專訪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田賀忠,對此次污染過程進行解讀。

目前北京正經歷的這次空氣污染過程如何發展?

預計本週六污染程度將達到本次污染過程高值

田賀忠分析稱,11月6日白天,北京及周邊區域城市空氣質量以優良水平爲主;傍晚開始,區域氣象擴散條件轉不利,濃度整體上升,保定、廊坊率先達到3級輕度污染水平;7日夜間開始,山前一帶污染範圍擴大,保定、廊坊、石家莊達到中度污染級別;8日上午,區域污染維持,高值仍集中出現在山前一帶城市。

隨着區域污染的變化,7日15時,北京市空氣質量從良變爲3級輕度污染,由於擴散條件持續不利,污染物還在繼續累積,8日上午10時,北京市空氣質量從3級輕度污染變爲4級中度污染。

預計8日全天,空氣質量爲輕度到中度污染級別,9日,預計污染程度將達到本次過程的高值。10日受弱冷空氣擾動影響,會有一定緩解,晚些時候預計下降到輕度污染級別。11日,擴散條件略有改善,整體可保持在良的級別。

爲何污染過程容易在秋冬季節出現?

不利氣象條件疊加污染排放,共同導致污染累積

污染過程的發生,根本上是區域污染物排放總量大於環境容量,當出現區域性不利氣象條件時,污染就更容易積累。

10月25日至10月26日,北京經歷了一次PM2.5污染過程。10月31日至11月2日,北京發生輕至中度污染過程,北京市10月31日0時啓動空氣重污染黃色預警。此次,北京於11月8日0時啓動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

田賀忠表示,從最近這3次污染過程不難看出,其共同特點是出現了靜穩、逆溫、高溼等不利氣象條件,疊加污染排放,共同導致污染累積,進而出現污染過程。

靜穩天氣,意味着水平方向上風速較小、污染物不易擴散;垂直方向上大氣層結穩定,一般是指有逆溫的情況發生。逆溫,是地面上空大氣出現氣溫隨高度升高而升高的反常現象,“上暖下冷”,像是給城市上空蓋上了一層棉被,污染物容易累積而很難擴散。而高溼環境會導致大氣化學反應更加活躍,污染物吸溼增長速度加快,二次生成更爲劇烈。

從本次污染過程來看,在持續高壓後部作用下,區域整體出現偏南風,高溼度,污染程度從6日晚上開始不斷加重,並且在弱東南小風的作用下北移,對山前一帶城市的傳輸影響最爲顯著。

從北京市來看,受弱北部高壓轉受高壓後部控制,7日下午地面偏北風轉偏南風,夜間相對溼度升至90%以上,地面出現明顯貼地逆溫現象,本地顆粒物二次反應活躍,濃度持續擡升。PM2.5組分中SNA(二次無機氣溶膠)硝酸鹽、銨鹽佔比上升明顯,首要組分硝酸鹽佔比已達45%。

如何看待和應對秋冬季污染過程?

此前北京啓動污染應急減排措施,達到“削峰降速”效果

這幾年,包括北京在內,京津冀區域整體的生態環境,尤其是空氣質量有了較大改善。近年來,區域也在不斷深化空氣質量改善聯防聯控工作。這使目前發生在北京市和區域的污染過程程度較往年已有所減輕。

但是,短時內的空氣質量依然會受到氣象條件的影響出現波動,不利條件下的污染過程仍會發生,尤其是秋冬季。這就需要政府、企業、公衆從各自角度去做好相應的減排和防護。

比如上次污染應對過程中,北京市就啓動一系列倡議性和強制性的污染應急減排措施,從實際效果來看,污染程度降低了1個等級,達到了“削峰降速”效果。

而作爲公衆,尤其是兒童、老人和呼吸道、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羣儘量留在室內,避免戶外活動,一般人羣也儘量減少戶外活動。

要實現空氣質量的根本轉變,還需要區域和北京市持續努力,推動能源、產業、交通結構的優化調整,從而實現綠色低碳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