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壁生花”如何長久保鮮?

中心城區,體育路上200米長的《千里江山圖》成就了一段“最美的街景”;

治淮街道,文化牆上鮮明的色彩和流暢的線條勾勒出不朽的“治淮精神”,改變了小區舊貌,傳承了淮河文化深厚底蘊;

還有那些描繪在鄉間牆壁上關於鄉村振興的美好畫卷,不僅亮化了村容村貌,也成爲傳播文明的“活教材”……

近些年,我們身邊誕生了一波又一波網紅打卡點,這些彩繪、塗鴉讓閒置的公共牆體有了“用武之地”,“借壁生花”美化了城市。然而,不可否認,我市仍有一些公共牆體、設施存在不文明現象,亂塗亂畫、小廣告、張貼紙等,不僅影響城市形象,也給居民生活帶來了困擾。

現場直擊

今年6月,位於蚌山小學教育集團南山酈都小學東門的一段塗鴉牆忽然在社交平臺上火了起來。起因是原先被隨意塗抹的牆面被重新“爆改”成了網紅打卡地。

參與該段牆體塗鴉創作的陳天瑞在此前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路過看到這段牆體被“糟蹋”的不能看,所以想到要用年輕人喜愛的動漫形象對其進行“再創造”,“希望能夠讓自己周圍生活的環境更好一些。”

從長盛路和虎山西路交叉口往南走約400米,可完整地走完這段牆體。今年6月,記者第一次來到該處採訪時,發現牆面上充斥着不文明、粗俗甚至侮辱性詞彙。而這些不文明詞彙、圖案的旁邊就是原先被市民們創作好的精美塗鴉、卡通形象等。

家住附近的趙娟告訴記者,該處牆體上的不文明現象存在了有一段時間,“平時晚上下班路過都能看到,太難看了。有時候能看到是一些小青年過來亂塗亂畫,還有打廣告的一些人也在上面亂寫。”趙娟說。

馬莎莎則更加擔憂。因爲此處是學校的外側圍牆,接送孩子上下學都得從這兒路過。“孩子今年上三年級,有時候看到了回到家就會學給我們聽,說他在牆上看到寫了什麼。作爲家長來說,肯定會擔心,怕孩子受到影響。”

11月14日,記者再次來到該段塗鴉牆,發現原先的不文明現象已被清除,取而代之的是正能量宣傳標語。

南山酈都社區書記高舒介紹,原先的塗鴉雖然吸引了衆多人前來打卡,但仍有部分人打卡後,在牆面上留下“痕跡”,導致亂塗畫的現象愈演愈烈,“在和學校、物業共同討論商議後,決定用正能量宣傳標語取而代之。現在效果很好,沒再出現之前的問題。”

觀點薈萃

牆體彩繪,傳遞文明的一面鏡子,如何能夠長久保鮮?

“原本環境很好的一條街被寫上了不文明的話,我覺得很影響過路人的觀感。可以找一些專業人士畫一些蚌埠的特色景點或者歷史文化。如果是學校周圍的話,還可以畫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寓言漫畫或者小故事,供孩子們上下學的時候觀看。”市民陳雙敏表示。

高舒分析了社區在進行基層治理時存在的一些困難。以上述被亂塗畫後又重新整治的牆體爲例,由於該段牆體靠近道路、環境開放,無法進行24小時監控,且亂塗畫的行爲多爲流動人員,因此給社區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和困難。高舒同時呼籲“希望市民朋友們可以更多地愛護和珍惜周圍的環境,讓不文明的現象不發生。”

“應該更多地宣傳和呼籲市民,讓他們意識到城市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以我所在行業爲例,則會在日常教學中多向學生們傳播、普及關於城市形象、城市文明、個人與城市等方面的知識,從小培養。”教師李穎講道。

安徽財經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李喬認爲,隨意充斥的標語、不文明語言符號等不僅造成了視覺污染,更削弱了市民對社區、對城市的自豪感。“以彩繪、牆繪、街頭塗鴉等爲例,在牆體上進行牆繪、塗鴉等創作,不僅可以增添色彩和藝術元素,也可以通過色彩和圖案將自己的想法、情感展示出來,從而展示城市的活力和人們的創意。”

李喬表示,當城市公共空間充滿了藝術作品,不僅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居民的文化素養,藝術作品反過來也會成爲城市獨有的標識,吸引遊客前來打卡,從而提升城市辨識度和對外吸引力。

新聞深一度

11月19日,本報記者來到蚌埠市第二實驗學校教育集團蘭陵路小學報道該校師生手繪校園牆的新聞。師生們通過手繪家鄉地標,解鎖了校園圍牆的文化密碼,讓具有家鄉代表特色的打卡點在畫筆下一一呈現,將原先的普通圍牆變成了家鄉文化的美麗畫卷。

李喬也曾帶領其學生多次在蚌埠完成街頭牆繪等藝術創作,體育路、治淮路與龍新路交叉口西南角牆繪等飽受好評的作品皆出自其團隊。

如何護住城市的“面子”?不僅需要通過學校、社區、媒體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文明城市的重要性,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質,相關部門還應加強對城市公共空間的巡查和管理,對不文明行爲依法進行嚴厲處罰。同時還需要創新管理方式,例如,可以採用科技手段,在公交站牌和公示欄等重要場所安裝監控設備,及時發現和制止不文明行爲,提高管理效率。

城市的“面子”關乎每一位市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也體現着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在此也呼籲廣大市民朋友們,攜手共進,從自身做起,杜絕亂塗亂畫等不文明行爲,讓我們的城市更美麗、宜居。

(來源:蚌埠日報 記者:王立春 編輯: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