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評 | 從民生實事裡聽見“江西好聲音”

本報全媒體評論員 陳明華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江西的山水畫卷裡,最動人的風景莫過於千家萬戶的煙火日常。近日,江西省公佈了2025年10件民生實事,孩子的課桌椅、老人的碗飯、田間地頭的創業路、竈頭鍋邊的檢測儀……樁樁透着熱乎氣,件件映入心坎中。在這份清單裡,我們不僅看到了江西對民生底線的堅守,更是聽到了一曲以人民爲中心的“好聲音”。

“好鋼用在刀刃上”,江西這波民生政策,正把“準星”瞄在了羣衆心尖尖。5000名高校畢業生崗位補貼,如同給“初生牛犢”備好了闖江湖的盤纏;2000名大齡失業人員的創業支持,就像給“老把式”遞上趁手的新農具。最讓人溫暖的,是給困難殘疾人每月漲10塊錢補貼——別看這數目小,對困難家庭可是雪中送炭。

更難得的是“既送溫暖又送春風”。160億創業貸款,像毛竹拔節時的透地雨,滋養着就業困難人員、返鄉創業農民工、脫貧人口、退捕漁民等這些“草根創業者”;對18歲後仍在讀書的孤兒延續補貼,就像給折翼雛鷹插上追夢的翅膀。

以上政策告訴我們,江西的民生保障像老中醫把脈,哪裡虛就補哪裡,而不是撒胡椒麪。

“共打一把傘,同撐一片天”,江西民生工程,其妙處就在“共”字的文章上。老年助餐服務遍地開花,托起老年羣體“舌尖上”的幸福;300個“一老一小幸福院”的藍圖,將把“夕陽紅”的金絲和“朝陽紅”的銀線,織成贛鄱錦繡。最接地氣的當屬“口袋體育公園”,用“螺螄殼裡做道場”的智慧,把城市的邊角料變成運動場。

教育領域的創新更見巧思。“可躺式”課桌椅進校園,讓孩子們告別趴桌午休,這不僅僅是桌椅升級,更是給祖國的花朵“鬆鬆土、施施肥”。農村上學交通服務“一縣一策”的靈活措施,體現了“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勁頭,山路十八彎,總要讓孩子平安往返。

“舊犁難耕新田”。今年的民生清單中,處處躍動着創新火花。食品安全“你點我檢”就像在菜市場擺開“公平秤”,老百姓手指頭點到哪,檢測儀就追到哪,這招“羣衆點菜政府下廚”,是治理理念與實踐的創新,體現了以民爲本的導向。肺癌篩查進萬家,既抓“治已病”更重“防未病”,就像樟樹幫的固本培元。

更棒的是善用“四兩撥千斤”的巧勁。老年助餐發補貼,托育服務發消費券,既減輕羣衆負擔,又攪動市場活力。還有創業擔保貸款,這就是給創業者備下的“種子錢”,將其撒進春泥裡,定能長出喜人的“致富苗”。

民心如鏡,映照新篇。江西2025年民生實事安排給人啓示,民生工程不是簡單的“花錢清單”,而是以羣衆需求爲導向,在精準性、普惠性、創新性上持續發力的“接力賬單”;這份民生實事清單,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諾書,更是一張清晰的路線圖,江西正用繡花功夫織就民生畫卷,這些帶着體溫的民生工程,正把“江西好聲音”譜成新時代的“江西民歌”,讓老區羣衆的好日子,如井岡翠竹節節高。

值班編輯:張竹影

值班主任:周豔華

值班編委:傅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