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甚至都有捷徑,但減肥藥沒有捷徑!
一週時間,兩家藥企向國家藥監局提交司美格魯肽注射液臨牀試驗申請,減肥神藥真的火了。
“最有效!10天速減8斤”“最有效的減肥攻略來了”……
小紅書上,有關司美格魯肽的討論越演越烈。
司美格魯肽減,在過去一直被用於控制血糖,如今,搖身一變成爲減肥藥。從去年以來,司美格魯肽的熱度不斷攀升,小紅書在年初發布公告稱,從2022年開始就對分享誇大“司美格魯肽”等藥物減肥功效的內容進行治理,截至目前已經處理違規筆記5千多條,同時在用戶搜索該藥時主動進行安全提示。
平臺整治背後,關於司美格魯肽減的討論聲音仍未降低。
此前,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以身試藥”驗證了司美格魯肽的減肥效果,他在推特上表示,自己服用了司美格魯肽,減肥效果良好。這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跟風狂潮。
雖有安全用藥隱患,但這並未影響相關減肥藥企加速狂奔。司美格魯肽正在掀起減肥產業的一角——以藥品、飲品、食品安全爲首的減肥大健康產業,正在開啓新一輪的競爭。
良醫財經「生物科技 · 產業觀察」的第10篇。
⚕️ 主筆/ 布呂
✂️ 文章架構師/ 立立
出品/ 良醫財經
01
減肥神藥的崛起
互聯網售藥平臺斷貨,一盒被炒至上千元
因過度肥胖的身材,世界級首富馬斯克的一張遊艇照片引起了全球範圍內的羣嘲。很顯然,對商業大佬而言,身材羞辱同樣痛苦。不足半年,他重新出現在公衆視野範圍內——瘦了。
馬斯克在推特上“帶貨”,稱自己通過使用司美格魯肽,在30天成功瘦身9公斤。該藥物因爲能降低血糖、抑制食慾,有明顯的減肥效果。
一時間,跟風者衆多。
在國內,司美格魯肽已經火了不是兩三天。
司美格魯肽是一類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類似物,中國目前已批准司美格魯肽用於治療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處方藥,並已納入乙類醫保。早在2021年4月,諾和諾德旗下司美格魯肽就在國內獲批,用於治療成人2型糖尿病及降低2型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司美格魯肽通過多種作用機制達到減重藥效,包括抑制食慾、延遲餐後早期胃排空作用、提高胰島素功能等,其中食慾抑制是使用這類藥物的直接感受,也被認爲是減重作用的主要原因。
圖片來源:中航證券
2021年6月,司美格魯肽的減肥適應症獲美國食藥監局(FDA)批准上市,該藥是首個也是唯一用於體重管理的每週1次GLP-1受體激動劑。
臨牀研究顯示,在每週1次皮下注射司美格魯肽治療12周後,2.4mg劑量組肥胖或超重患者的平均體重減輕6%左右;68周時減重幅度爲17%-18%。司美格魯肽也因此被稱爲“減肥神藥”。
雖然該藥血糖控制、減重適應症均已在國外獲批,但在國內減重適應症未獲批。目前,減肥用途的注射劑和口服藥目前正在申報上市中。雖然新適應症已獲得受理,但距離藥品上市可能還有幾個月時間。
國內僅有奧利司他一款減肥藥獲批,而GLP-1類型的減肥藥均處於臨牀階段。GLP-1即胰高血糖素樣肽-1,其作用機制是激活受體-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食慾,最終實現減重——事實上,這本身就是在研究降血糖過程中的意外收穫,其細化機制至今沒有百分百明確。
儘管如此,有外國案例、商業巨頭親自“帶貨”,仍然讓司美格魯肽在國內的社交媒體徹底火爆起來。有多火爆?
2022年8月以來,司美格魯肽在各大城市相繼出現斷貨現象。某電商將3ml/支的司美格魯肽標價1000元出售,更有在海外都處於臨牀階段的口服版開出2000元高價售賣。
銷售市場的火爆促進了生產研發端的“焦慮”,各大藥企也想蹭一波流量。今年6月3日,根據國家藥監局官網消息,諾和諾德公司已經提交司美格魯肽注射液新適應的上市申請,業界推測爲減重適應症。
數據顯示,GLP-1藥物在糖尿病患者中應用市場預計將超過250億元,減重市場更是充滿想象空間。看待機會的藥企,迅速跑步進入這場“減肥賽”。
02
一週之內2家藥企提交臨牀申請
百億市場正在等待入局者
一週時間,正大天晴、四環醫藥兩家藥企向國家藥監局提交司美格魯肽注射液臨牀試驗申請。
6月7日,正大天晴向國家藥監局遞交GLP-1生物類似物司美格魯肽注射液的臨牀試驗申請,具體適應症尚未公佈。6天后,港股上市公司四環醫藥宣佈,非全資附屬公司惠升生物研發的司美格魯肽注射液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牀試驗申請(IND申請)已獲國家藥監局受理,這也是惠升生物提交臨牀試驗申請的首個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類似物。
事實上,藥企選擇一個方向進行研發,有三個因素:
首先,市場天花板是否足夠高。
一般而言,如果是罕見疾病,就意味着患者羣體人數少。藥品一旦上市,能收回成本的空間相對較小。這也就是爲何藥企都選擇受衆羣較大的疾病入手,比如腎病,或者慢性病等。
在減肥這件事上,受衆羣體非常大。
據國金證券預計,GLP-1藥物在糖尿病患者中應用市場空間預計將超過250億元,在肥胖症患者中應用市場空間將超過200億元。四環醫藥也在公告中表示,未來除2型糖尿病外,司美格魯肽有拓展至更廣泛適應症的潛力。
其次,利潤是否足夠大。
十年一藥,每一項藥品從研發到臨牀,再到上市經歷的週期非常長。很多孤兒藥研發成本非常大,但一旦上市,帶來的利潤也非常豐厚。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用於減肥的司美格魯肽均來自諾和諾德,其2022年財報顯示,司美格魯肽產品全年銷售額折算爲人民幣高達783億元,其中馬斯克帶火的減肥藥同比增速超過346%。利拉魯肽全年銷售額則達到108億元,同比增長52%。其4月13日披露的一季報顯示,美國市場的減肥藥銷售依然在增長,並預計2025年相關藥物銷售額將超過人民幣250億元。
摩根士丹利指出,按市場需求計算,預計到2030年,肥胖藥物的市場規模將超過540億美元,有望超過PD-1藥物成爲全球第一大規模藥品。這樣的利潤空間和市場規模都在吸引着國內的藥企開始加速研發進程。
第三,技術是否能夠突破。
相對於其他藥品而言,一些已經推出司美格魯肽的藥企,要加入減肥適應症,從難度上相對較小。不再需要從0做起。
基於這三點,各大藥企都在快速步入這一賽道。
比如,甘李藥業自主研發的GLP-1受體激動劑周製劑GZR18,正在開展適應症爲2型糖尿病、肥胖及超重體重管理的臨牀試驗。諾泰生物的新型、長效GLP-1肽類似物SPN0103-009注射液也已進入臨牀,擬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並最終拓展到尚無藥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阿爾茨海默病。
而在一衆中國藥企中,華東醫藥算是最猛的一個。
今年3月,華東醫藥曾發佈公告稱,其子公司申報的利拉魯肽注射液“適用於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上市許可申請獲得批准,成爲國內首個率先搶灘利拉魯肽市場的藥企。
就在兩個月後,華東醫藥舉辦了“利魯平”利拉魯肽注射液上市發佈會,並邀請多家連鎖藥店負責人蔘會。中美華東院外事業部總監代陽在會上表示,目前公司院外團隊近800人,院外銷售規模、核心產品的終端覆蓋率正穩步提升,將一以貫之加大院外市場佈局力度。據媒體報道,中美華東的利拉魯肽注射液還在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線上首發。
據臨牀試驗默示許可的數據統計,截至6月8日,華東醫藥、麗珠集團等共計8家公司的司美格魯肽注射液均處於臨牀試驗階段。
另據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數據統計,截至6月8日,正在排隊等待司美格魯肽注射液臨牀試驗批件企業的還有復星醫藥子公司江蘇萬邦生化醫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環醫藥子公司惠升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2家公司。
不僅如此,藥企的內卷,已經惠及上游原料供應商。據瞭解,據包括諾泰生物、聖諾生物、普利製藥等A股企業已明確表態將佈局GLP-1原料藥物的生產。
03
靶點之戰
中國藥企重複創新“囚徒困境”再次上演
每一次一個藥品方向的大熱,都會導致國內藥企的重複性創新。
據悉,目前全球共有27款靶向GLP-1類肥胖治療藥物的臨牀在研項目,以GLP-1受體爲靶點的在研項目(從臨牀前到批准上市)共有289個,其中國內149個,佔總數的52%,國內目前無該靶點獲批的肥胖適應症藥物。
上一次出現靶點的大火,是在2019年前後的PD1。
當時,港股准許未盈利藥企上市,這一背景下,不少風投基金開始重倉原創藥企業,諸如PD1這樣的熱門靶點,開始被企業扎堆研究。不少項目只要有幾個海外留學回來的創始人,憑藉一份PPT就能完成融資。魚龍混雜,真正有價值的項目還是少數。
真正的創新需要科技源頭,需要具備創新經驗的人才和敢於承擔失敗風險的大量資本,而這些都需要幾十年的積累。
Fast-follow(指以快速跟進式的藥物開發)就像是較低的好摘的“果子”,走在前面的先發現的人把“果子”摘下來了,後面的人還想去摘,卻發現“果子”已經沒有了,這就會讓投資人、企業面臨風險和差異化困境。
如果說PD1還有各種各樣的適應症,Anti-VEGF在眼內注射大概就只有兩三個適應症,但靶點扎堆的現象更爲嚴重。在中國做Anti-VEGF(抗VEGF抗體)臨牀試驗的項目超過60%,這意味着,幾乎每十個臨牀實驗裡面就有六個在做一樣的方向,甚至比PD1更嚴重。
如今這一想象在此出現在減肥藥領域。根據藥智網數據,目前獲批臨牀的減肥藥有23個,其中生物製品11個,化藥10個,中藥2個。
除了華東醫藥外,包括信達生物、恆瑞醫藥、通化東寶、翰宇藥業、衆生藥業、麗珠集團、聯邦制藥等多家企業紛紛展開了以GLP-1爲靶點的仿製藥或創新藥研發。
而除生物類似藥外,更有20款適應症爲2型糖尿病的GLP-1靶點創新藥在研。
但縱觀海外市場,在生物醫藥方面的確更具創新性。在國內市場仍然在一二代藥品中內卷時,禮來已經開始研發第三代藥物。瑞信分析師指出,參考已有減肥藥的爆炸式增長路徑,禮來有望從替爾泊肽中獲利超250億美元,這款藥物可能成爲“有史以來最暢銷的藥物”。
在減肥大健康賽道中,中國藥企想要勝出,需要跳脫重複創新的思維,站在更高的全球市場進行研發投入。否則,終將落入me-too的重複跟隨之路。
04
良好財經的思考
科學減肥!切莫“貪杯”
雖然市場上的藥企在減肥這件事上各出奇招,但良醫還是要從企業和患者兩方面說兩句。
從企業方面看,中國原創藥的跟風現象非常嚴重。早年PD1火爆的時候,一個相同的靶點,百餘項目研究,不僅導致了大量重複研發造成浪費,也讓整個賽道異常浮躁。
當時正值港股向未盈利藥企開放的紅利期,不少VC紛紛下注這類項目,結果整個賽道泡沫化,一級市場的價格昂貴,項目上市的估值幾乎把未來十幾年成長的空間全部填滿。投資人掙不到錢,大批退出,使得項目未來的發展也難以爲繼。
從消費者方面看,這類藥物並非對所有人羣有效,還可能造成包括胰腺類、甲狀腺髓樣癌等疾病的副作用。
而且,由於市場的火熱, 導致相關藥物臨牀研究皆爲短期研究,缺乏長期減重的數據支持。
最重要的是,GLP-1受體激動劑類藥物的減重機制主要是減慢胃腸蠕動抑制食慾,斷藥後仍會引發反彈。
如今,在市場上高價購藥的並非是患有嚴重肥胖疾病等人羣,反而是那些對身材有着焦慮的正常身材人羣。身材焦慮不必有,想要健康減肥,仍需少吃多動,唯有此方,才能長遠。
減肥甚至都有捷徑,但減肥藥沒有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