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在宅照護將先納安寧病人 研議擴至心衰竭等

健保署今年起推動在宅急症照護模式,初步適用對象僅感染症。健保署長石崇良今天說,明年擬先納入安寧病人,預計明年下半年研議是否擴大至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

臺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高達20%,高齡者照護需求高,在宅照護將是解方之一。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年7月1日起啓動「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劃」上路,現行對象爲感染症,包含肺炎、尿路感染、軟組織感染等3類。

中華民國心臟衰竭照護學會理事長李啓明今天出席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並在會中接受媒體聯訪指出,目前針對病患的黃金復健期,健保署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劃(PAC)僅給付出院後3至6個月,但心衰竭病人終身必須與疾病共存,且面臨病況時好時壞的困擾。

李啓明直言,當患者病情變化,他都會坦白告訴對方,確實住院會得到比較好的照顧,但「醫院很髒」,不確定是否會引發其他感染問題,若心衰竭照顧好,卻因感染症死亡,絕非醫療團隊樂見。

此外,李啓明指出,不少個案管理師在6個月後因爲和病人感情好、不忍心放手等種種因素,仍持續提供患者服務,手上要管理的個案彷彿滾雪球般越滾越多,靠個管師燃燒生命撐住,最後受不了就離職,同樣成困境。

李啓明認爲,如果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劃能把心衰竭患者納入,站在學會立場樂觀其成;現在病人居家疾病監測,仰賴病人自我評估回報,應考慮透過穿戴式裝置,將病人數據上傳至雲端,當病況發生變化,發出警報讓醫療團隊即時介入,以視訊看診或派人至病人家中,是較聰明管理病情方式。

石崇良表示,在宅急症照護計劃預計明年先納入安寧病人,此類病人有時會遇到電解質不平衡、貧血等需要醫療介入情況,後續纔會考量納入其他更復雜的慢性疾病,預計明年下半年開始研議包括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在宅急症是試辦計劃,第一線團隊仍在摸索,不希望一次納入太多適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