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小姐對話吳世春:投資應該放棄上帝視角

“沒有認知的心力都是匹夫之勇,沒有心力的認知都是投機取巧。”

作者 | 甲小姐

助理 | 沁雲

大變局後,萬物生長。

2021年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佈,2021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

同步回暖的還有一級市場投融資數據。根據IT桔子數據,2021年上半年國內新經濟股權投資交易數量發生2927起,投融資總額6238億元。其中,2021年Q2投資事件1449起,同比增加30%,融資交易額達2888.62億元,同比增長57%。

整體增長背後,是一級市場機構馬太效應下的再度洗牌和重新排位。

在第一新聲剛剛出爐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最活躍機構系列榜單”上,一家機構在“早期投資機構TOP30”和“消費升級領域TOP20”榜單中均排列第一——梅花創投。

梅花創投成立於2014年5月,目前管理約60億人民幣和1億美元基金。梅花創投創始人吳世春投資風格以“快、準、穩”著稱,被譽爲投資界的“快狼”。

不僅快,且“帶寬”很廣。在北京梅花創投大廈5層的辦公室裡,“梅斯達克”的敲鐘裝置背後展示着一系列琳琅滿目的投資產品,吃穿用度、火箭、出行、機器人應有盡有。過去七年,梅花創投已投資項目400餘家,明星案例有大掌門、趣店、小牛電動、赤子城、理想汽車、優客工場、清科集團、58同城、聽雲、福佑卡車、科比特無人機、珞石機器人、星河動力等等,新科技、新消費、新出海均有涉及,未來兩年預計將有30家企業上市。

越是“廣譜”的投資版圖,越需要簡單的底層方法和自洽的體系支撐。投資是系統問題,隨着盤子逐漸擴大,如果用線性思維解決問題,很容易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或守株待兔的情況。一家已走過七年的機構,如果沒有構建系統性的思維地圖和方法論體系,也很難不落入“七年之癢”。而如今的吳世春卻對梅花的投資戰績越來越有底氣和自信。

“一個基金裡能Home Run的項目至少有10來個——Home Run就是說,能單個項目賺回整個基金的投資,本壘打。”

這種境界顯然非一日之功,“原來有迷茫期,原來的理論老是不閉環、不完整。”在經歷了過去幾年殘酷的投資戰鬥,經歷了階段性迷茫和反覆試錯後,去年疫情期間,吳世春閉關寫下《心力》一書,以在大變局中“向內求力量”。

隨着付梓出書,梅花一套自洽的投資方法論終於成形,被吳世春稱爲“創業心學”,一個有方向、有方法論、有成果、有驗證機制的心學閉環。

吳世春告訴「甲子光年」,此刻的梅花和幾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他用了四個字形容這種自洽之後的變化:“脫胎換骨”。

甲小姐:最近早期創投市場的“水溫”有什麼變化?

吳世春:在消費品市場,前兩年的國貨新品牌沒之前那麼多案例了,但線下很多業態出現了案例。我們在線下新佈局了茶飲、燒烤、小酒館、拉麪等;在科技領域,還是要圍繞國家支持的領域去佈局。

甲小姐:線上國貨新品牌的窗口關閉了嗎?

吳世春:沒那麼多新品牌出現了。過去兩年新品牌的崛起是很明顯的,類似元氣森林。

甲小姐:爲什麼今年少了?

吳世春:大品類的品牌,很多機構都已經投了一遍了,現在再找很細分、小衆的品類,可能機構就需要再等等,等到有一定的量再說。

我們是投最早期輪次的機構,對市場比較敏感。之前我們投的鯊魚菲特這樣的健康食品、MOODY這樣的美瞳、白小T這樣的衣服、理想這樣的汽車、小牛電動這樣的電動車、FILL這樣的耳機,都是大品類;現在,像車載香薰等小品類,我們暫時無法想象它未來的規模能長到很大,所以沒有投資。投資兩個關鍵詞很重要,一是增長,二是規模。離開規模,很難做投資。

甲小姐:前兩年大家喜歡說任何品類都可以“重來一遍”,但你的意思是,現在各個細分領域牌桌上都已經坐滿了人,新玩家很難入局了?

吳世春:具體到一些細分類別去看,不一定有這樣的機會了。新能源車的第一梯隊已經出現了,第二梯隊也已經出來了,這就已經沒機會了,資本至少不會把車再重做一遍,除非有新的“拐點”出現。

甲小姐:怎麼理解“拐點”?

吳世春:我們投資非常看重“拐點”這個詞。什麼叫拐點?比如造車,最重要的拐點是“新能源+自動駕駛”,新能源是國家大戰略,使中國可以造出不依賴發動機變速箱的車,這種在歐洲日本已經積累了百年技術的產品;我們投了個飲料叫清泉出山,它也有拐點,就是“無糖”;耳機,從“有線”到“無線”也是個拐點。

甲小姐:“拐點”從何而來?

吳世春:拐點可能來自科技、宏觀政策,還可能來自消費人羣的消費心理。我們希望投在拐點上。所以每當大政策出來時,我們會思考這會對哪些行業產生拐點,什麼樣的創業者會抓住這樣的拐點,新老玩家分別會扮演什麼角色。比如蔚來、理想、小鵬這樣的新勢力可以非常迅猛地進攻新能源車領域,而一汽大衆這樣的老公司的包袱很重,動作就會遲緩。

甲小姐:之前藍馳創始人陳維廣和我說,他所有的投資邏輯概括成一句話是“抓變化,抓變化背後需求可能被重構的機會”,你的“拐點”和他描述的“變化”是一個含義嗎?

吳世春:我覺得拐點應該更清晰。拐點是行業發生了一個曲線上明顯的改變,僅“變化”一詞你無法定義它會在什麼時間出現。

很多變量很早就出現了,新能源車十幾年前就出現了,但真正的拐點在4年前的中國纔出現——從終端來看,消費心理接受了;從政策來看,補貼到位了。十幾年前新能源車只有概念,國家還沒想到要去補貼,後來國家想明白了,新能源車變成大能源政策的一環,這時拐點就出現了。如果你十幾年前就投新能源車,肯定會失敗。

另一個拐點是整個供應鏈和設計也達到了這個水準。之前從來沒有國產汽車能在15萬元以上成功,但蔚來打破了這個魔咒,40萬都賣得動,這是因爲產業鏈成熟了、設計感達到了很高的層次,人們開一輛理想出去不會覺得和開寶馬、奔馳有什麼區別,反倒覺得自己還挺有style。我們投了理想兩輪,當我們把理想推薦給身邊的朋友,買了的人都覺得這個車好看。

甲小姐:這裡也包含消費心理的拐點,用戶對國產品牌接受度大幅提高,也更care產品的“顏值正義”。

吳世春:對。現在的年輕用戶非常難伺候,是“既要、又要、還要”,既要實用,又要好看,還要便宜。我們認爲,新的品牌=新的供應鏈+新的設計+新的營銷。

就像小牛電動,它一開始就用最好的電機、電池、設計,一開始的產品就有超高顏值、國際化水準,一開始就能賣到歐洲去;像白小T,從程序員到超級富二代,都能接受這種品牌,因爲就是很好看,我有一次參會,旁邊是一個超級富二代,他買了十幾件白小T。白小T成長速度極快,8個月前投的時候才一兩百萬的銷量,現在1個月1個多億。

我們有一句話:賣出去之後,好的產品就是“移動的廣告牌”,壞的產品就是“行走的墓碑”。

甲小姐:新供應鏈+新設計+新營銷是一套綜合能力,具體而言,有天氣預報一樣的判斷指標嗎?

吳世春:最底層還是科技感。現在很多消費品叫“科技消費品”,比如白小T,醬油倒在身上一下就沒有了——科技成爲消費品的一個賣點,一個支撐。

甲小姐:總結一下你的投法。

吳世春:第一,這個行業要有拐點;第二,要深刻洞察這個行業的趨勢和拐點;第三,創始人能組成一個很強的團隊,能快速彌補自己的短板。

甲小姐:你的投資爲什麼會這麼“廣譜”,而不是聚焦一個賽道?

吳世春:對於一個基金來說,搭配配置非常關鍵,因爲LP也是“既要、又要、還要”。比如科技類,他可能看不明白,你讓他等兩三年,你跟他說不要着急,但其實他也着急;但如果你只投資消費,也會受限,他們也要理想這種明星案例。所以科技、消費、產業要互相促進、互相融合。我們希望的配置是長短結合,科技更穩,消費更快更猛——我們要配置一些用A輪價格投到C輪的項目,還要有進去以後一兩年就能IPO的項目。

甲小姐:梅花創投創辦7年,外界看到的軌跡是,你們最開始投身邊的圈子,投互聯網,然後慢慢下沉。梅花的投資策略是在有意逐漸向線下、向產業深處走嗎?

吳世春:這個描述不準確。梅花一開始起點比別人低,一開始就是隨波逐流地投,後來慢慢才理解一些投資的真諦,才能看得到、看得懂、投得進、幫得上。至於投資方向,我們是完全追逐優秀的創業者——他們在想什麼?他們發現了什麼?我們放棄自己的上帝視角、放棄做規劃、不選賽道——做電子煙也好,咖啡也好,酒館也好,火箭也好,不重要,他做什麼我們就投什麼,只要我們認爲他是這一批人裡的佼佼者,我們就投他。

甲小姐:爲什麼“放棄自己的上帝視角”?

吳世春:首先你不要認爲自己很聰明,不要認爲自己可以去規劃市場朝哪方面發展,一代一代年輕人創業者會找到創業的綠洲,你就跟着他們去就行了,你要去追逐他們的方向。

我覺得心中無招勝有招,不要用老地圖去尋找新大陸。很多人之前某個領域賺到錢了,他就想說:“你看我變成了這個領域的專家,我會找這個領域的好項目。” 這是不對的。你要有經驗,但不要變成經驗主義者,一定要反經驗主義。

甲小姐:你要追逐的“優秀創業者”在這個時代似乎門檻越來越高,既要懂供應鏈,又要懂設計,還要懂營銷。你怎麼判斷誰是這樣的人?

吳世春:沒有人天生是多面手,但需要有快速學習、快速補短板的能力。比如有的人擅長營銷,有的人擅長設計,有的人擅長電商......5個人坐在一起,一個人講怎麼去投放、一個人講怎麼在小紅書上種草、一個人講短視頻玩法、一個人講怎麼融資和講故事,等你們講完了,出去的時候,每個人就多了4招,會了5招。

甲小姐:你會努力促進投後企業間的互相借鑑?

吳世春:我講一個詞叫“羣體進化”。在一個羣體裡,我們消除他們之間的隔閡和陌生感,大家自由分享,只要你聰明、不自我固化、不自我封閉,你能聽到別人的好,你很快就會讓自己受到影響、得到突破。所以我們會創造一些活動機會,“梅花幫”成員全是投後CEO,都非常活躍,他們自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他們覺得在“梅花幫”羣體裡得到了很大提升。

甲小姐:一個活躍的社羣需要一個能夠聚人氣的靈魂人物。在你身上我看到了某種江湖老大哥的氣質。

吳世春:扭曲力場很重要。這些CEO在自己的公司裡是有身份的,他在外面可能是老大,但你要讓他扭曲這個力場,讓他能放下自己,成爲學習者和同行者,參與到一些內容的共創上來。

甲小姐:“放棄上帝視角”這樣的認知是如何形成的?

吳世春:是在這幾年殘酷的投資戰鬥中總結出來的。相比三年前你見到我的時候,梅花成長了很多。我覺得這兩三年是梅花的“脫胎換骨”。

現在在投資方面,我們對後面的基金有很強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我們這兩年基本在早期基金裡回報率第一——一個基金裡能Home Run的項目至少有10來個,Home Run就是說能夠單個項目賺回整個基金的投資,本壘打。那天有個美元基金說:“我既羨慕吳世春,又嫉妒吳世春。每次隔六個月接吳世春的盤都要翻十倍。”

甲小姐:“脫胎換骨”之前,兩三年前的梅花遇到了什麼瓶頸?

吳世春:那時感覺沒投出自己的特色和亮點,不像現在是批量性地涌現我們的影響力。原來有迷茫期,原來的理論老是不閉環、不完整。而到了某個臨界點後,你就撥雲見霧,一下形成了一套你可以自洽的理論。

甲小姐:你的Aha moment發生在何時?

吳世春:去年我寫下《心力》這本書,是我很重要的一個拐點,讓我脫胎換骨,也是梅花創投的拐點。與其說是總結自己的經驗,倒不如說是回顧自己犯的錯誤和教訓,與其說是寫給別人看,更多地是寫給自己看,把自己梳理清楚、條理化、閉環化。

寫這本書之前我醞釀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來終於把它貫通的時候,就好像找到了你說的那個moment。我想孔子說的“四十不惑”,可能就是一旦到了一個點,你的思維繫統自洽了,貫通自己所有思想後,你看任何東西都是通透的,不需要猶豫、彷徨、糾結。

甲小姐:這之後,你的人生狀態更鬆弛了?

吳世春:更鬆弛、更舒服。

甲小姐:自洽之後的核心理論是什麼?

吳世春:我決定把投資立足於“人”身上。

以前有人砸VR、AR,有人砸直播,最後都失敗了,最終還是要落到“人”身上、落到“幫”身上——幫助的幫,創造幫助創業者的工具,幫助他們以後,你會發現各種力量可以形成閉環,我們的項目可以自己投上好幾輪,甚至陪伴它們上市,我們甚至可以自己服務IPO,都不需要外面的機構了。

甲小姐:你們之前很少投B輪及以後,現在不這樣了?

吳世春:現在不這樣了。如今我們領投、獨投、能連投三輪以上的項目越來越多,單個項目我們甚至會投到2億,比如科比特,原來這樣的投法很少,這都基於我們投資理念的形成。現在哪怕外面沒有機構看到,我們也一直在投——當你想清楚了,就不需要看有沒有其它投資機構背書。

甲小姐:爲什麼你自洽閉環的核心是立足於“人”?

吳世春:人事合一很重要。大趨勢、大市場、大池塘、大雪道固然重要,但人的能力、認知和心力也要能把握住這個事情。

不同創業者要做適合自己的事,比如你讓羅永浩做手機,他肯定打不過雷軍、任正非、段永平,段位都不一樣,但他去做直播帶貨,他就夠還債。人一定要能hold住自己在做的事。

有時候,一個人如果能hold得住對的事,並被事情推着走,他就能自然而然坐上比較高的位置。人的起點並不重要,差別也並沒那麼大,但賽道很重要。比如張一鳴的賽道就是“火箭”,“火箭”推着他往前走,把他推上神位——巨大的事情會讓你面對巨大的困難,但同時能給你帶來巨大的推動力,你克服巨大的困難後,自己就能獲得巨大的成就。不同事情推着不同的人以不同的速度前行,你選擇什麼樣的事情,你的認知、心態、格局會決定你能不能hold住這個事情。

甲小姐:你怎麼判斷一個人能否hold得住這件事?

吳世春:這就回到了哲學層面,最關鍵的是心力。1000個人有1000種對“心力”的理解,但當你聽到這個名詞,你會感受到一種精神力量,一種不忘初心的決心,就像王陽明說的“致良知”,就是創造價值。我這一輩子就要爲社會創造價值、爲國家創造價值——如果你的心是在這個上面,那些困難就不值一提了;如果你的立足點是“我要賺點錢”,那可能遇到一點兒困難就容易放棄。人的心力強,很多困難熬一熬就過去了;人的心力弱,很多困難就放大了,就變成你不可逾越的一座山。

甲小姐:可否舉個例子,人們會由於心力強弱做出什麼不同選擇?

吳世春:比如馬雲和邵亦波的區別。邵亦波心力就不夠強大,他當時自己放棄了,但凡他堅持下來,也會是中國非常厲害的人。

甲小姐:我一直覺得腦力、體力、心力三者中,心力最難。

吳世春:能力之上是認知力,認知力之上是心力。能力是解決已知問題的水平,認知力是解決未知問題的水平,而心力還在認知力之上。像共產黨長征就是不斷的攀登,我們做創業者教育從來不去講我們有多順利,有多厲害,困難纔是常態,喘不過氣來是常態,但關鍵是你怎麼在這種過程中做到從容、獲取養分、並以此爲樂。

在我看來,快樂分三種,第一種叫pleasure,感官刺激的快樂;第二種叫passion,熱情,比如你喜歡滑雪、喜歡做題、喜歡被老師表揚;第三種叫purpose,意義。第一種是感官的刺激,第二種是多巴胺的分泌,第三種是內啡肽的分泌。雖然每種快樂都要有,但前兩種非常短暫,一定要擁抱內啡肽。真正長期的意義,對你的人生會變成一種光輝。

甲小姐:我第一次在採訪中聽到“光輝”這個詞。

吳世春:其實很多時候創業放棄,是因爲自己內心太累了,感受不到快樂,就會打退堂鼓。

甲小姐:你怎麼判斷一個人心力夠不夠強?

吳世春:心力弱的人,從外表看不出來,但他做的一些“保守性動作”就能判斷他的走向。相反的,比如李斌,他能把自己的大錢拿出來,說明他有義無反顧、背水一戰的決心——他也可以選擇明哲保身、愛惜羽毛、給自己找多條退路,但他沒有。

甲小姐:心力強的人才有真正極致的樂觀主義?你剛剛說到“光輝”的時候,我感受到一種神聖感。

吳世春:王陽明爲什麼說“此心光明亦複合言”,他想表達:我這一輩子都是光明的,又還需要向別人解釋什麼呢?只有這樣,纔能有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王陽明影響了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這樣的人物,他的心學卻一直被我們低估,我們把他批判爲唯心主義,這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甲小姐:你之前五次連續創業,又投了這麼多快速增長的項目,你似乎對於“生意”很有感覺——爲什麼很多人吭哧吭哧想賺錢,就是賺不到?

吳世春:你要理解賺“錢”這件事,就要理解很多東西,比如盈虧同源、運氣的均值迴歸等等。你要理解,一個遊戲裡,你屬於什麼角色?遊戲整個設計是利於哪一方的?理解它的本質,你就知道怎麼玩,你要理解什麼是波形、拐點、運氣,在這種波動中,你能不能在最高點離場,能不能一旦有下降趨勢就快速離場?如何反人性地去控制一些行爲?克服人性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人總會把沉沒成本當做自己的錢,捨不得。

我喜歡玩德州撲克,德州撲克對我的決策系統思維的training特別關鍵。這是一個極快反饋的事,一旦判斷出錯,立馬打臉。當你經過幾萬手、幾十萬手之後,你就會在痛苦中反思。人被打擊多了之後纔會吸取教訓。不用冒風險的事情對於決策來說是沒有任何幫助的,所以你的training必須是有輸贏、擔責任、冒風險。如果人的一生沒有這種“快速反饋系統”,總要一兩年纔能有反饋,是很難提升的。

甲小姐:你會鼓勵企業家們主動冒險嗎?

吳世春:我們要駕馭風險,而不是躲避風險、害怕風險。如果把創業設計成一種無風險機制,這是不對的。創業叫“孵鴕鳥蛋,御龍而行,與鯨共舞”——你要駕馭這個趨勢、跟隨國家戰略需求、與最大的對手去博弈、對抗風險。

我如果看到一個人保守,我是不願意投資他的。你的生意自己賺點錢就好,爲什麼來找投資?風險投資的核心是:我幫你分擔風險、指出風險,不是幫你規避風險。風險資本追求什麼?追求超高回報率——市場上的“明牌”是沒有任何超高收益的,你要去獲取創新帶來的溢價機會。

舉個例子,大掌門是在9年前,中關村小夥子找到我,說想做社交遊戲,他們需要一筆錢,覺得3個月後就能賺錢,我很快投了第一筆錢40萬;過了6個月,他們信心滿滿跑回來說,覺得社交遊戲過去了,決定做網頁遊戲,要借點錢;過了一年又跑過來找我,轉型做手遊,但又沒有錢了,我又借給他們100萬;2012年的時候,大掌門創始人葉凱終於打電話給我說,他們的手游上線了,一開始單月收入就有300多萬。你看,直到後來手遊機會出現了,他的團隊也磨合好了,抓住了這個機會,才賺到了錢。

有時候你要前面埋伏几次,然後人生最大的一個機會來的時候,你才能抓住這個機會。因爲你已經失敗過很多次了,你的團隊還能很堅強,那這個機會就屬於你。

甲小姐:你選擇借錢給他是很冒險的,你當時真的相信會有那個機會嗎?

吳世春:其實回過頭來想還是有點後怕的,但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對於我們來說,沒有認知的心力都是匹夫之勇,沒有心力的認知都是投機取巧。

甲小姐:心力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可以練習的?

吳世春:天生就心力強大是很難的,要在事情中去練,所以我們會給創始人賦能、做心力的賦能。

有很多讀者看了我這本書之後,專門飛來這裡,就爲了見我一面,這本書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力量。很多人在彷徨期遇到這本書,覺得很多話擊中了他心中最柔軟的點,給了他一盞黑暗中的明燈。

我認爲人一定要做“現實的理想主義者”。爲什麼很多時候人會矛盾?就是因爲在現實跟理想之間糾結。人應該成爲現實的理想主義者——以理想主義爲自己的本色,“致良知,知行合一”,以現實主義爲武器,“事上練,難上得”,“此心不動,隨機而動”,最後成爲一個現實和理想合二爲一的人。

甲小姐:一個人被你投了之後,他的心力會不斷加強嗎?

吳世春:我們的創業者加入梅花幫後會有感覺,一羣優秀的人一起同行,每天被一種無形的力量催促,而我哲學上的一些思想又能給他們一種精神上的力量,他們會感覺自己不是孤獨地戰鬥,知道自己的背後有梅花幫,有吳老師精神上的加持。我明顯感覺這些人的創業成功率在提高。精神力量和羣體進化的實現,的確能提高這羣人的創業成功率。所以哪怕很多創業者迎來了梅花天使輪後的ABCD輪,也許梅花不是投錢最多的人,但他覺得最親近的還是梅花。

甲小姐:你似乎給人一種導師的從容感,不太會讓被投企業有“你趕快給我賺到錢”的精神壓迫感。

吳世春:因爲我很早就就財務自由了,我現在可以等待很長的時間,我不着急賺錢。

甲小姐:我遇到的盤子做得大的人,基本上到最後都是哲學的勝利。盤子小還可以比拼技巧、低買高賣,而盤子大的人,基本都是在“術”的層面往後退,在“道”上勝出。

吳世春:大道至簡。你的底層邏輯通了以後,你就不再糾結、疑惑、投機取巧,你會把它放到更長的時間維度、更大的意義維度和價值維度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