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產業動能轉化 廣州國資創投逆勢“出圈”

圖蟲創意/供圖

證券時報記者 卓泳

“發揮政府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作用,進一步做優做強,提高市場化運作效率,優化政府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覈、容錯免責機制,健全績效評價制度……”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將政府性基金納入創業投資主體,並對如何支持創業投資發展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近些年,地方國資已成爲創投行業中的重要市場主體,也是市場化創投機構重要的合作對象。與此同時,地方國資還在地方產業招商中發揮“舉旗”作用。地方國資如何結合自身的產業稟賦,因地制宜地採用不同的投資策略和“打法”,促進地方產業結構升級?

憑藉超6萬億元的資產總額,廣州國資在近兩年的國資創投圈屢屢“出圈”:發佈百億級天使母基金、設立兩千億母基金、密集出資子基金等等,吸引了國內一線創投機構的密切關注,在當前如火如荼的地方“基金招商”中策馬揚鞭,廣州國資創投成爲產業動能轉化提速背後的重要“引擎”。

逆勢出資子基金

超6萬億國資撐起龐大創投網

近期,總規模爲50億元的廣州科技創新母基金公示了第九批共12家擬合作機構(子基金管理人)。據悉,截至2023年底,該基金共出資25只子基金,實際出資超22億元,這一出手速度已經超越大多數母基金。

這只是今年上半年熱鬧的廣州國資創投圈中的一個縮影,招募基金管理人、出資子基金、設立新基金等,都吸引了國內衆多一線投資機構的目光。事實上,今年各地引導基金的設立和出資步伐都有不同程度放緩,相比之下,廣州的國資創投基金仍然活躍一線,在多個新設的大規模基金背後,都有廣州國資創投的身影。

近期新設的百億級規模的廣州首個低空產業創投基金背後,就站着廣州國資創投機構的“主力軍”之一——廣州產投。回想2023年初,廣州產投宣佈成立1500億元產業母基金和500億元創投母基金,讓廣州躍升爲當年國內創投圈中的人氣擔當。證券時報記者從廣州產投方面瞭解到,截至2024年一季度,這兩大母基金與鏈主企業、產業龍頭、頭部機構、大院大所等合作設立超30只子基金,總規模超470億元。

翻開廣州的產業目錄,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小鵬汽車、廣汽埃安,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的國機智能、明珞裝備,生物醫藥領域的百奧泰、潔特生物,半導體領域的慧智微、南砂晶圓,人工智能領域的雲從科技、暗物智能等超100家廣州市重點明星項目,背後都有廣州國資創投的身影,受託管理多隻政府引導基金的廣州基金就是其中一個。

據介紹,廣州基金旗下主要子公司包括科金控股、城發基金、新興基金、匯垠天粵、廣州基金國際等,截至2023年年末,廣州基金管理基金規模超1100億元,累計投資實體經濟企業超千家,其中包括超30家廣州本土企業。

除此以外,廣州金控集團、廣州越秀產業基金、廣州工控等,均是廣州國資創投版圖上的重要角色。而支撐起這張龐大的國資創投網絡的,則是資產總額達6.1萬億元的廣州國資,爲這些政府投資基金、引導基金等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記者從執中查詢到,廣州政府投資平臺、省市縣級引導基金合計有168家,其中,地級和區縣級引導基金共有38家,而作爲廣東省的省會城市,廣州還擁有14家省級政府引導基金。

廣州國資創投

推動產業動能轉化提速

與其他城市一樣,“以投促引、以投促產”是國資參與創業投資的重要使命。尤其對於過去以汽車、電子、石化爲傳統支柱產業,且一度陷入工業增長“失速”輿論漩渦的廣州,更加迫切通過投資實現產業新舊動能轉化。在穩步推進“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戰略之下,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成爲廣州產業動能轉化中的新支點。

今年4月,位於廣州黃埔區的孚能科技電池生產基地項目順利竣工,該項目主要生產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和三元材料動力電池,計劃7月投產,項目整體投產後將實現年產30GWh動力電池的生產能力。這是廣州工控於去年8月,通過投資入股引進的近年來廣州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落地項目之一。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如火如荼之際,廣州正致力於將傳統的整車製造優勢向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延伸,“以投促引”是其重要打法。據瞭解,去年以來,廣州工控先後引入了孚能科技廣州知識城動力電池項目、山河智能南沙大崗建設盾構機產業基地等重大產業項目,項目總投資及達產產值均超百億元。一系列項目的引進助力廣州形成千億級的動力電池全產業鏈,從整體上提升廣州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盤活存量產業的同時,廣州國資創投還在培育新興產業上不遺餘力。廣州基金黨委書記、董事長王亦偉表示,廣州基金目前的投資賽道已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先進製造等新興戰略性產業賽道。廣州國資創投在助力廣州“補鏈延鏈強鏈”中的作用突出,牽頭設立專項基金,投資華星光電項目並落戶廣州,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據悉,TCL華星廣州t9項目在廣州投產後,月產能實現18萬張玻璃基板。

在炙手可熱的未來產業商業航天領域,廣州國資同樣搶抓先機。今年1月23日,由中科宇航在廣州南沙的火箭製造基地研發生產的“力箭一號”遙三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廣州加快建設和孵化商業航天生態基地和成果轉化基地過程的一大力作。

早在2020年中科宇航B輪融資時,越秀產業基金就介入投資,並把該公司引入廣州南沙區落戶。作爲廣州全力以赴打響產業升級戰中的“衝鋒隊員”,據越秀資本發佈的2023年年報,截至報告期末,越秀產業基金受託管理基金規模合計378億元。截至目前,越秀產業基金已投資符合廣州“十四五”規劃中的“三大新興支柱產業”與“五大新興優勢產業”的企業約50家,其中大部分集中於生物醫藥與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

在廣州打造全球生物醫藥創新與產業發展高地方面,廣州金控集團則利用“基金羣”投資生物醫藥項目338個,投資金額近100億元。在超前佈局和多筆重磅投資之下,廣州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收效明顯。過去一年,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別增至1.3萬家和2.1萬家。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5家,實現翻倍增長。

引導基金體系豐富

規模和管理仍待提升

縱觀廣州國資的產業投資佈局可發現,其特別注重與地方產業的高度契合,且歷年多個硬科技領域的重磅項目背後,都可見廣州國資創投的身影。從廣州產業動能“換擋”提速的脈絡不難發現,蓬勃發展的風投創投是重要的“加速器”,也是助力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從母基金層面來看,記者瞭解到,廣州是國內較早發展政府引導基金,且持續優化模式的城市。早在2010年,廣州就設立了廣州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並開啓了廣州市政府引導基金的探索與發展之路。如今,廣州已在市級層面形成涵蓋產業轉型升級、工業發展、中小企業、科技創新、人才創新創業等領域的引導基金體系。

對比國內其他一些國資創投同樣走在前列的城市,有國內資深創投人士對記者分析,“合肥模式”是“雙招雙引”通過政府投資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共同進行產業培育;“深圳模式”是推進“20+8”產業集羣形成市、區聯動合力;“蘇州模式”是打造全生命週期的政府投資基金組合。而廣州則以全市國資“一盤棋”的投資理念,通過盤活存量國有資源設立相關母基金,以“資本招商+專業招商”的模式引進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廣州的兩大母基金來源中沒有財政的直接出資,具備市場化母基金投資決策時間短、效率高的優勢。”廣州產投資本董事長魏大華表示,廣州產投資本充分發揮兩大母基金“以投促引、以投促產、以投促創”作用,深化頭部合作策略,實現項目優中選優,撬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投資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步穩蹄疾。

廣州金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聶林坤在今年1月公開發表講話時曾表示,廣州政府引導基金輻射放大作用進一步增強,以廣州金控集團爲例,已累計與國內外30多家頭部風投創投機構開展深度合作,累計招引29個優質項目落地廣州,帶動社會資本投資廣州地區項目322個,金額超過210億元。

科研資源豐富、創投“朋友圈”龐大、科創服務體系完善等,都將推動廣州建設風投創投之都的步伐越走越快,但與此同時,短板也較爲明顯。“比如,廣州的存量政府投資基金不夠,目前幾隻市級政府投資基金的規模僅過百億元,與北京、上海和深圳千億級的規模仍有較大差距,同時管理機構和資金使用都比較分散,仍需形成合力重拳出擊產業轉型升級這場攻堅戰。”上述國內資深創投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