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氫站”爲何難落地?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核心閱讀

目前,國內加氫基礎設施市場體量仍較小。業內專家指出,我國加氫站佈局的加快,仍需破解多重困境,以實現規模化發展,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土地問題,對氫能的認知偏頗,也加大了加氫站的建設審批難度。

近日有消息稱,上海氫楓能源的子公司在山東濟寧高新區佈局了兩座加氫站。但本應於2020年底建成投運的項目,至今仍未動工。相關工作人員迴應本報記者稱,加氫站項目雖已簽約,但土地指標依舊無着落,導致項目建設遲遲無法落地。

近年來,全國各省市相繼頒發支持氫能發展的政策文件,加氫站的建設審批流程理應更加順暢,爲何現實並非如此?業內專家告訴記者,一方面,政府對發展備用地的規劃權衡與批覆需要一定時間,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人員對氫能及加氫站的認知,也將左右審批的最終結果。此外,土地成本昂貴等問題也影響加氫站的落地建設。建成一座加氫站要邁過多少坎兒,審批難題如何解決?

土地審批困難重重

截至2021年3月末,我國加氫站共建成131座,其中有105座分佈在廣東和上海,廣東運營、建成、在建及擬建的加氫站共61座,位列全國第一,位居第二的上海共有44座。業內專家稱,在廣東、上海等地,加氫站建設流程相對有保障,但在氫能發展並不領先的地方,審批流程則困難重重。

目前,國內加氫基礎設施市場體量仍較小,也遠不夠支撐起氫能產業的規模化發展,業內專家指出,我國加氫站佈局的加快,仍需破解多重困境。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土地問題。從事氫能技術裝備產銷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土地在加氫站規劃建設中至關重要,但流程繁瑣且緩慢,還涉及到環評、消防審批等,再加上各地加氫站管理政策不一樣,聯動起來很困難。“建設加氫站需要請專家做評審,有的地方甚至都不知道專家可以請誰。”

上海舜華新能源系統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阮偉民表示,各個地方的土地都有拍賣指標,並非想買就能買到,發展備用地的收儲情況、土地是否定性、政府的未來規劃,都會影響到拿地結果。“即便確認了有待出售的土地可以作爲加氫站用地,也會有很多企業同時競標,走土地公開招拍掛流程,還要等政府最終批覆,這一過程可能會花費相當長的時間。”

對氫能的認知偏頗,也加大了加氫站的建設審批難度。“政府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做規劃時,擔心在該地建了一個加氫站後,會降低周邊土地利用率,影響周邊土地開發,不利當地發展。”阮偉民指出。

上述業內人士也表示,由於氫能示範城市羣申報指南明確要求,示範城市羣需已推廣不低於100輛燃料電池汽車,已建成並投入運營至少2座加氫站且單站日加氫能力不低於500公斤,現在的情況是,多地政府急於推進氫能示範城市羣的建設,要求當地企業建站,但一些審批人員缺乏對氫能產業及加氫站的瞭解,審批手續並不順利,甚至會出現流程即將走完,但領導突然調動致使被駁回的情況。

急需更詳盡的專項規劃

在燃料電池產業鏈初具形態之下,需加大加氫站佈局力度,纔有利於切實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事實上,在“氫能熱”的持續推動下,不少地方政府如佛山、上海、海南等地,陸續出臺了加氫站的相關管理政策,但業內專家提醒稱,關於加氫站的規劃內容亟待進一步細化。

“目前,各地出臺的氫能發展規劃往往更加註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或是電堆、質子交換膜等產業鏈的發展,加氫站往往只是規劃了建站數量,雖然看似政策上加大了對加氫站建設的重視程度,但規劃不夠詳細。”阮偉民認爲,有的地方政府對氫能不太瞭解,甚至顧慮重重,區縣之間會爲了避免增加本地管理難度,而相互“踢皮球”,造成加氫站落地困難。

“加氫站規劃中僅有數字是不夠的,還應具體落實到哪一年在哪個區域建設,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加氫站間距、均勻分佈、加氫方便等,因此各地需要更詳盡的加氫站專項規劃。”阮偉民建議。

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張桂芹表示,各地政府會依據自己當地的產業發展,可能從支持的角度以省市或區爲單位,出臺一些臨時性的政策文件,但實際操作時,審批流程仍然比較凌亂,國家層面也沒有統一的政策規劃。

“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上都把加氫站納入燃氣設施管理,也把用於氫燃料電池加註的氫氣作爲能源來審批,而不再視作危化品。”但阮偉民認爲,沒有頂層設計,目前加氫站的管理多少有點“名不正言不順”。氫氣本就屬於重點管理的危化品,考慮到加氫站的發展,國家層面應理順管理關係,出臺相關解釋文件爲加氫站“正名”。

合建站或將成主流

記者瞭解到,爲解決大規模加氫站面臨的土地審批流程繁瑣且時間緩慢的問題,油氫、氣氫合建站開始受到關注和追捧。

今年2月,中石化宣佈,“十四五”期間,將加快發展以氫能爲核心的新能源業務,擬規劃佈局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讓“加氫”像“加油”一樣方便,推動加油站逐步向“油氣氫電服”綜合加能站轉型。

阮偉民認爲,合建站是加快加氫站布點的捷徑,但合建站的加氫規模不大,加氫能力不會很強,並不能徹底解決加氫站難題。“把現有的加油站徹底改建成加氫站,擴大加氫規模至每天1000-2000千克,將更有利於氫能產業的商業化規模化發展。“

張桂芹表示,未來,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國家電投在內的“國家隊”將更多地涉及在氫能產業相關的投資與發展,但目前氫能行業整體處於發展上升期,仍需各省市、相關企業持續致力於搭建氫能場景。今年氫能示範城市羣的明確,各方對氫能的投資力度將會加大,屆時,能源央企對當地已有使用場景的企業、政府的帶動作用會更加明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