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宣導避免產生民怨 專家:嚴格執法是關鍵
專家學者認爲,嚴格執法是導正不良交通行爲關鍵,欲減少民怨,應讓大衆理解科技執法設置重點。(範揚光攝)
交通執法工作複雜,科技執法可減少警力耗費並降低攔檢風險,也有效降低事故,政府力推各縣市增設,卻衍生爭議不斷,專家學者認爲,嚴格執法是導正不良交通行爲關鍵,欲減少民怨,應讓大衆理解科技執法設置重點,同時檢視成效與負面影響,加強對民衆溝通才能服衆。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表示,政府倡導政策滾動式檢討,應先檢視既有科技執法實施效果及負面影響,查覈路口體質、取締項目等,歸納適合裝設科技執法的路口態樣,並對外說明。
李克聰說,交通管理「3E」含教育、工程及執法,有合理交通工程,宣導教育也到位,執法是最後步驟,建議回頭檢視,設科技執法處是否合理,探討爲何設置後民衆仍會違規,同步觀察標誌、號誌及標線等,用路人是否難辨識,並加強溝通宣導,民衆會較認可。
「嚴格執法是導正不良交通行爲的重要關鍵!」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系教授羅孝賢指出,臺灣交通事故多,很多都是人爲因素,且許多違規屬動態,若警力不足,藉助科技可導正,雖有人認爲科技執法是政府搶錢,但交通規則爲社會共同規範,不遵守本就有處罰,各縣市對科技執法有正面評價,如提升行車秩序、減少事故,提醒地方政府先宣導再嚴格執法,讓大衆理解設置重點,纔不易產生民怨。
陽明交大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教授邱裕鈞提到,臺灣交通違規行爲普遍,目前警力有限,科技執法能有效提升行車安全與秩序,其中設置在路口,可取締不停讓行人,對於行人事故頻繁的當下非常重要,另也能取締違規停車,若車輛佔用公車停靠區,恐造成後方車流發生危險,是守護交通安全關鍵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