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要快更要送對醫院 雲林臺大建立無牆5G行動急診室

消防員透過可攜式超音波馬上把傷況傳回醫平臺供醫師判讀,讓傷患在最短時間送到最合適的醫院急救,大大提升救命效能。記者蔡維斌/攝影

急救除了要快也要送對醫院,臺大雲林分院率先與消防局和衛生局建立「無牆化遠距醫療模式」透過救護車裝置無線可攜式超音波併爲消防員完成訓練,讓消防員在車內爲外觀意識清楚卻可能有內出血傷患檢測,並連結作業系統再由醫師判讀,快速決定送合適醫院急救,以免跑冤枉路耽誤急救,提升嚴重創傷存活率及預後,今天一名彰化因這套系統撿回一命的傷患回院說明,現場溫馨。

這項急救團隊召集人也是副院長江文莒表示,在無線可攜式超音波引進救護車之前,除了明顯出血能夠進行辨識與處置,內出血難以辨識,使到院前急救處置有相當的侷限性,有了這套無線可攜式超音波儀器,可對傷患精準判讀,依病人傷情與迫切性送往適當醫院,大大提升急救效能。

江文莒指出,今年5月黃姓男子騎機車回彰化途中,路過雲林褒忠鄉,不慎摔入溝渠,若依地緣應就近送臺大虎尾分院,但救護車的技術員使用無線超音波,患者外表雖一些挫傷但發現嚴重內出血,經由醫師判讀後,隨即改送較遠的斗六院區急診,到院後確認患者有氣胸、血胸、肝裂、腎裂,隨即啓動創傷小組,在黃金救援時間內完成急救,得以平安脫險順利出院。

今天台大與雲林縣消防局進行演練,局長林文山表示,雲林每年平均約1000件次重大創傷救護案件,近年陸續與縣轄各醫院合作,發展科技智慧救護,2020年在國內率先引進電動骨針;2021年「院前超音波檢傷」等,大幅提高到院前死亡的存活率,從約7%提升爲21.74%,有21人從鬼門關被救回,有了這套新的急救模式,更可提高重大傷病存活率。

衛生局曾春美局長表示,雲林醫療院所不如都會區,亟需導入遠距醫療系統,在幾年合作下,傷病急救不斷精進、成熟,對人口老化嚴重的雲林很重要。

臺大雲林分院長馬惠明表示,院方是雲林唯一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近年與縣府合作大幅提升急救品質,如今運用5G科技建置無牆化遠距醫療照護的行動急診室,從人員訓練檢測及到院前創傷救命術等,更加入醫院實習及結合超音波師資,提升急救處置能力,增加重大創傷、OHCA病人的救護存活率。

遠距醫療中心主任張善涵表示,5G行動急診室藉由救護車與救護員身上配置的生命徵象監測儀、手持式超音波、鏡架視攝影機、通訊平臺,可將病患生命徵象、心電圖、腹腔臟器影像立即上傳平臺,醫院也及早做好到院的各種準備,縮短病患後續就醫流程。

今天黃姓傷患回院說明獲救送醫的過程,也肯定雲林5G行動急救室的功能。

傷患上救護車到底該送哪家醫院,是到院前生命交關,行動急診室平臺可解決到院前的急救困擾。記者蔡維斌/攝影

消防員透過可攜式超音波馬上把傷況傳回醫平臺供醫師判讀,讓傷患在最短時間送到最合適的醫院急救,大大提升救命效能。記者蔡維斌/攝影

回彰化途中路過雲林騎車摔傷的黃姓男子,因送急救得當,幸運撿回一命,醫院和家人給予祝賀,場面溫馨。記者蔡維斌/攝影

從鬼門關被救回的彰化黃姓男子感謝消防隊和醫院精確判讀,讓他在黃金時間內搶救一命。記者蔡維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