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F發佈《全球數字貨幣發展報告2024》:比特幣大幅波動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11月22日,國際金融論壇(IFF)第21屆全球年會在中國香港舉行,會上IFF發佈《全球數字貨幣發展報告2024》(下稱“《報告》”)。
《報告》稱,作爲一個投資品種,數字貨幣價格極不穩定,如比特幣價格在短時間內大幅波動,這不僅影響投資者的利益,還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數字貨幣面臨風險與挑戰還包括:隨着量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字貨幣的加密算法面臨嚴峻挑戰,隱私泄露風險也不容忽視。此外,部分數字貨幣項目如Worldcoin在用戶認證過程中涉及敏感信息採集,引發廣泛關注。
另外,各國對數字貨幣觀感不一,加之私人數字貨幣的匿名性質有助於跨國非法交易,監管政策也因此存在顯著差異,導致跨國運營複雜,企業面臨合規成本增加和監管不確定性風險。而比特幣還存在耗電量大、驗證過程複雜、交易成本高、記賬擁擠以及可擴展性有限等問題,制約了數字貨幣的大規模應用。
《報告》對中美數字貨幣司法界定、非法交易監管及全球比特幣監管制度進行了比較分析。中美兩國在數字貨幣司法界定上存在差異。中國將比特幣等數字貨幣視爲特定虛擬商品,不具有貨幣等同法律地位,禁止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美國則在不同判例中將數字貨幣分別定義爲證券和貨幣。
關於數字貨幣的未來展望,《報告》稱,全球數字貨幣產業將持續變革擴張。數字技術進步和全球化推動創新應用,央行數字貨幣推出將加快主權貨幣國際化,形成新格局,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和金融系統包容性、安全性。對於私人數字貨幣而言,它們將在支付、投資和跨境交易中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數字資產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領域,其應用將不斷拓展和深化,爲用戶提供更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選擇,推動金融創新發展。但發展伴隨技術安全、隱私保護等挑戰。
《報告》稱,隨着監管完善和全球合作加強,風險管理將改善。數字貨幣與新興技術融合或引領技術革命,影響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未來數字貨幣將出現私人數字貨幣與央行數字貨幣長期共存局面。各大經濟體應積極研發穩定幣或央行數字貨幣,拓展本國貨幣在數字世界支付比例。從監管政策角度,各國應採取引導而非禁止政策,保護投資者需求,打擊違法犯罪需求。監管部門應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監測私人數字貨幣流向,與交易所合作實現“監管後臺實名化”。
《報告》呼籲,面對數字貨幣產業快速發展的趨勢,國際社會需要共同努力,構建一個開放、包容、安全的數字貨幣生態。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應當加強合作,制定合理的監管政策,引導數字貨幣健康發展,最大化其對經濟和社會的正面影響。隨着技術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拓展,數字貨幣必將在未來的全球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