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點核能疑慮 經濟部:核廢料處置須務實面對
▲立法院教文委員會今(19日)舉辦「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公聽會 。(圖/記者崔至雲攝)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國民黨本會期將優先推動核電延役相關修法,立法院教文委員會今(19日)舉辦公聽會。環團認爲,電力的選擇有很多,價格只是其中一項,能源的選擇還是要站在國家永續發展的高度;經濟部也認爲,核電廠重啓再運轉須解決課題爲確保核能安全,尤其無論核電廠是否重啓再運轉,核廢料處置都必須務實面對。
臺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謝志誠指出,電力的選擇有很多,價格只是其中一項,能源的選擇還是要站在國家永續發展的高度。環盟的立場就是希望可以延續能源轉型,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節能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纔是符合國際對抗氣候變遷的潮流。
謝志誠強調,如果再ㄧ味的去仰賴核能,會爲下一世代製造更多風險和負擔的核電,重蹈過去四五十年的覆轍,不僅會妨礙臺灣能源的自主化和產業的低碳化,更會嚴重危害臺灣的永續發展。
臺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認爲,我國核電廠曝露於天災的風險高於許多其他國家,核電廠緊鄰活動斷層不符其他國家基於安全頒佈的選址準則,僥倖撐到核一、二廠平安除役,核三廠即將除役,已是萬幸,不應修法延長核災風險承擔期間。若非修法不可,應先充分檢討「核事故損賠、核能安全及核廢處理」等議題,法令闕漏之處,待完備相關法令後,再討論應否延役。
經濟部表示,核電廠重啓再運轉須解決課題爲確保核能安全、處置核廢料及達成社會共識,尤其無論核電廠是否重啓再運轉,核廢料處置都必須務實面對,要能配套推動,核電使用社會也有不同意見,需取得社會共識才能再運轉。
經濟部表示,政府長期電源規畫以提供穩定且平價的電力爲目標,預估2024到2028年用電成長率2.5%,並優先擴大建置再生能源、推動燃氣計劃,至2032年新增機組累計可淨增加1636萬瓩,遠大於除役機組數量,可充分滿足用電需求。此外,也透過推動燃氣復循環計劃、加強電網韌性及建制儲能系統等多項措施,確保未來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提高供電穩定。
針對新核能技術,經濟部表示,在覈能安全、核廢料可處置、社會有充分共識的情況下,政府對未來新型核能技術抱持開放的態度,不過目前國際新型核能技術尚未成熟,歐美先進國家尚無建造及運轉實績,故設計安全性及核廢料能否減量,有待實績佐證,將持續關注國際發展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