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支亞幹文化特展 細說玉器遺址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即日起至明年3月10日,推出「Mseupu lnglungan心聚:支亞幹文化特展」,展出支亞幹部落的人文歷史與考古遺址文化內涵。(花蓮縣文化局提供/羅亦晽花蓮傳真)
花蓮縣萬榮鄉西林村支亞幹(萬榮.平林)考古遺址擁有豐富史前玉文化,過去卻因土地使用問題,讓遺址保存與族人權益深陷矛盾,經花蓮縣文化局、考古學界與部落10多年努力,逐一化解爭議共商遺址保存方式,讓支亞乾的人文與歷史持續發揚,花蓮縣考古博物館也將這段無形過程化作圖文並策畫展覽。
支亞幹考古遺址位在林田山山麓下,向花東縱谷傾斜的高低兩層低位河階臺地,行政轄區屬萬榮鄉西林村,1929年被日本博物學者鹿野忠雄發現後,深獲臺灣考古學界重視,不斷髮掘出土大量玉器半成品和玉石廢料,不僅揭開遺址距今3000年前的制玉文化,更是目前已知全臺最大與完整的玉器製造遺址。
花蓮縣政府2007年、2010年先後公告支亞幹爲列冊、縣定遺址和範圍內定着的土地地號,卻因涉及族人使用土地權利、考古知識跟發掘成果侷限學術圈等問題,未獲部落族人理解,甚至與地方深陷在族人權益與遺址保存的矛盾與衝突中,經文化局、考古學界跟部落長達10多年溝通,最終搭起平臺會議,訂定詳細的分區、分級管理機制,共商遺址保存與活化方式。
由於支亞幹考古遺址的保存過程歷經許多風霜,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利用半年時間,將公部門與地方的努力化作圖像與文字,並在館內2樓特展空間展出,主題爲「Mseupu lnglungan心聚:支亞幹文化特展」,展期自即日起至明年3月10日。
展覽將以文化、史前、共榮及推廣等4面向文化脈絡展示支亞幹部落,內容包含部落遷徙歷史、遺址文化內涵、公部門與部落爲地方文化倡議的紀錄,及持續耕耘的公衆考古教育與當代玉石工藝,現場還有部落社區報刊、試掘報告、列冊遺址文化資產評估計劃跟部落青年拍攝影像等延伸資料,帶領民衆穿越時空,回到3000年前的玉器製造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