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農改場新書發表 《發芽》延續部落農耕智慧

花蓮農業改良場致力於保存原住民特有作物種,推廣傳統農耕與飲食文化,今天帶領族人蔘觀原住民作物保種圃。(王志偉攝)

「發芽」新書發表會現場,農改場也與族人分享更多書提及的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王志偉攝)

花蓮農業改良場致力於保存原住民特有作物種,推廣傳統農耕與飲食文化,今天發表《發芽》一書,並將此書回贈給受訪的5個部落,感謝部落無私的分享,也能讓年輕的一代參考學習,延續祖先的傳統智慧。

《發芽》一書由專人進入原鄉部落,與部落長者深入訪談,收錄來自太魯閣族大同大禮部落、撒奇萊雅族撒固兒部落、阿美族砂荖部落、阿美族奇美部落以及布農族卓清部落的豐富傳統農耕智慧與文化。

花蓮農改場今天發表會《發芽》新書,邀部落族人分享更多書中提及的農耕知識與飲食文化,像是高山上的農耕、傳統作物的管理方式、部落的傳統飲食、藥草的應用,小米的祭儀等。

花蓮區農改場場長楊大吉表示,耆老的凋零導致文化逐漸消失,從2022年開始,農改場協助族人,展開有系統的部落文化蒐集,包含飲食文化、物種、編織等,將部落傳統文化保存。

楊大吉也提及,每個族羣都有很多祭典藥草文化,值得以文字與照片影像保存下來,未來每年都至少會出一本。尤其現在氣候變遷影響農作物,針對不同部落即將流失的物種,藉由導入科技保存下來,也跟農業部農試所國家作物種原中心、世界種原庫合作,保存農作物種子。

作者陳美齡老師,特別導讀《發芽》,分享田野調查的甘苦,聽着耆老神采奕奕地講述土地上耕耘的故事,深深被吸引,同時也發現種植知識與傳統智慧正在急速消失中,紀錄與保存刻不容緩,期待透過本書撒播傳統智慧與文化的種子,在部落發芽茁壯,代代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