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能源綠色消費底色——訪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黨委書記胡明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發佈《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向全世界展示了推動能源綠色轉型的中國智慧和中國主張,對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的現實和指導意義。我國能源綠色消費有哪些新變化?如何構建公平高效的能源市場?記者採訪了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黨委書記胡明。

問:隨着能源綠色轉型不斷深入和分佈式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配電網將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重點,未來配電網發展會呈現哪些新特點,催生哪些新業態和新增長點?

胡明:白皮書明確提出要“優化整合電源側、電網側、負荷側資源,構建源網荷儲高度融合、協同互動的供給新形態”。伴隨着分佈式可再生能源、新型儲能、電動汽車等各類型資源在配電網側的接入,配電網的有源化將成爲未來重要發展形態,配電網也呈現出與傳統配電網不同的新特點,同時孕育出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主要可以總結爲“四新”:

一是主體新。從電源看,分佈式光伏、分散式風電、新型儲能等大量分佈式電源在電網末端廣泛應用,使得中低壓配電網形態和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從用戶看,充電樁、熱泵等智能可調負荷佔比逐漸增加。未來配電網發展的主要目標方向是最大程度地接納各類分散資源的接入,以就地平衡爲目標,支撐本地電力供應保障,減少對大電網的依賴。

二是交互新。在能量流方面,電力潮流從傳統的“自頂向下”轉變爲雙向傳輸。在信息流方面,爲實現分佈式資源可觀可測可控和源網荷儲動態智能互動,雲—邊—端高頻通信交互日益頻繁。

三是業態新。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背景下,虛擬電廠、車網互動、源網荷儲一體化等電力新業態開始大量涌現,是分佈式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和系統友好利用的重要手段。

四是體制新。在電網企業繼續扮演主導性角色的基礎上,隨着各方參與配電側業務的制度約束逐步放開,吸引了不同類型主體共同參與配電網的投資、建設、運營,正逐步形成更加多元的配網生態圈,配電側的體制機制創新正向市場化、開放化轉變。

問:白皮書提出厚植能源綠色消費的底色,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碳排放雙控體系的建立完善將對我國能源綠色消費產生哪些深刻影響?

胡明: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是我國節能降耗政策體系的根本性變革,會對我國能源轉型和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產生更加有力的推動作用。

進一步推動能源消費結構優化。提出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政策以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2023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爲57.2億噸標準煤,其中清潔能源消費量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爲26.4%,同比上升0.4%,標誌着我國正逐步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積極促進能源消費結構綠色轉型。

形成消費側節能降碳制度約束,引導相關主體低碳綠色轉型。通過完善碳排放雙控體系,在消費側進一步遏制部分企業高能耗、高排放行爲,激勵相關企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大降碳節能投資,對於推動高碳排放行業低碳綠色轉型至關重要。

擴大綠色消費需求,與構建能源低碳綠色供給體系“形成合力”。碳排放雙控體系的建立能夠進一步擴大綠色消費需求,真正形成綠色消費與綠色供給協同促進,共同發力的新局面,更好地推動我國能源轉型。

問:白皮書提出“構建公平開放、有效競爭的能源市場”。推動能源轉型過程中,構建公平開放、有效競爭的能源市場有哪些重點任務?

胡明:能源體制機制改革是推動我國能源轉型的“發動機”和“助推器”,是實現低碳綠色轉型的“源頭活水”。

進一步打破能源市場地域限制,建設統一的能源交易市場。在我國能源資源和用能需求分佈不均衡情況下,全國統一的能源市場能夠形成更大範圍的市場競爭,提升整個能源系統運行效率,降低整體用能成本,提高我國跨區跨省電力、油氣等能源大通道和相關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擴大我國北部和西部清潔能源在全國範圍內消納利用,促進我國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同時,統一市場建設將會形成反映能源生產運行成本和供需形勢的市場價格信號,也會對我國產業佈局調整發揮重要作用。

豐富能源交易品種,完善能源市場交易機制。目前,我國電力、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交易市場還處於建設和完善過程中,需要考慮長期市場和現貨市場、實務交割和金融交易,以及不同能源品類市場間的協同銜接,充分發揮市場在優化能源生產和消費行爲上的作用。

強化能源監管體系建設,爲市場有效競爭保駕護航。能源市場和價格的穩定離不開有效的市場監管體系,應提升能源市場綜合監管能力和水平。在進一步推動電網、石油天然氣管網等能源基礎設施公平開放的基礎上,持續深化獨立規範運行的能源交易機構建設,不斷完善能源市場信息披露機制,提升市場透明度。(經濟日報記者 王軼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