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過後只有甘蔗還活着”,武漢年輕人辭職去天興洲種地

血脈覺醒去種地

洪水來了,洪水走了,九月初,小余又回到了天興洲。天還是很熱,江風吹過來,滿穗的高粱倒垂搖晃着,像在爲秋天的到來鼓掌。

小余是武漢人,去年她和四個同事一起辭職,在天興洲上租了一小塊地,搞起了歸園田居,這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經歷了凍雨中裝修趕工,也趕上了洪水大駕光臨,凌晨三點借來拖拉機滿載撤離。

上週終於返回,雜草滿院,稻草人衣衫襤褸,有點滑稽。年輕人嘛,從頭再來。

即便是今天,也不是所有武漢人都知道天興洲,這個漢口和青山之間的江心島就像武漢版圖上的一個小掛件,碰上洪水大的年份就必須全員撤離。

洪水退去,小余再度站在天興洲的陽光裡,手指畫圈,“這一大塊都是我們的地,本來種了很多菜,洪水過後,只有甘蔗還活着。”

往前,“那邊種的是高粱,成熟的季節有專人收割,據說是茅臺、五糧液的供應商來種的。”

小余和夥伴們已經沒有了外來者的侷促感,可以像當地人那樣熟練地穿過林間小路,如數家珍般介紹路邊的田地、果園,和迎面而來的人打招呼。

這一塊種的甘蔗長得最好,小院也移植了三株。那邊是島上最大的無花果園,園主是對老夫妻,成熟的果子有半個拳頭大,剝開嚐嚐,好甜。

偶爾有以前的客戶找來,他們也接點小活幹。大部分時候還是圍着田地轉,琢磨種菜、收拾院子,“生活蠻充實,很少失眠了。”

生活在天興洲,土地會供給源源不斷的激情與生機,人會很自然地關心起季節交替,天氣變幻,颳風下雨,

||年初雪後的天興洲

|| 春天的天興洲

春天花開枝頭滿眼春,夏日午後,村上人偶爾帶着西瓜來拜訪。

夜裡,請幾個朋友來燒烤,方圓十里都是無燈的曠野,放歌縱酒,人聲撞進田野裡,激起幾隻低飛的野鳥。

去年冬天,村裡殺年豬,場面大得像登臺唱戲。小余害怕又好奇,等她回過神來,肉已經被一掃而空,二師兄只剩了個頭。

五個人,一隻狗,一隻貓,組成了小余他們的十平方小院。

想當初,這五位辭職來洲上租了塊地,躺平生活。

地是房東的,其他的一切都靠自己動手。

||用視頻記錄小院的裝修過程

和水泥、鋪地平、噴漆..……網線和光纜也得自己來牽,穿着膠鞋鋤地修廁所,泥巴糊得滿身都是。鄰居家廢棄的老門板,直接焊上四條腿,當桌子使。

多年積累的人脈,也有了用武之地。做園林景觀的朋友,幫小院築起籬笆和小道。斥巨資請來精通風水的朋友指點佈局,在正門右側圈出一塊寶地搭涼亭。

有了廚房、茶室、客廳和廁所,小院倒也蠻像個樣子。

今年過年,夥伴們聚在小院,貼春聯,寫福字。小奶狗辣椒,大方貢獻出自己的尾巴作毛筆,蘸上墨水,揮就小院第一幅春聯,

配文“養狗千日,用狗一時,來年咱們一起旺旺旺。”

人近中年,種地血脈覺醒。五人組從小在城裡長大,第一次接觸田間農活,在網上粗略瀏覽了幾個教學視頻後,憑藉想象力,直接開幹。

土地很快給他們上了一課。

不會育苗,種子要麼爛在地裡,要麼剛冒頭就被蟲吃掉。島上天氣陰晴不定,下場暴雨,土壤連着種子都被翻出來。

最要命的還是野草,生命力頑強,迎風就長,幾天不除就霸佔整個場子,“光拔草都能累到直不起腰。”

||圖爲剛鋤完的田地

顧城說,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多麼詩情畫意,但小余只想吐槽,“別再結了,草要除不完了”。

村裡人覺得蠻新鮮,沒事就來圍觀指導,“鋤頭豎起來,先把整個地挖鬆,不要停在表面”。

笨學生手忙腳亂,看得人直皺眉頭。鄰居阿姨索性上手,幫他們把種子培育成小苗,再栽進土裡。

弱不禁風的植株,將人與人之間的的情緒,珍重地託舉和撫慰。

慢慢地小余發現,“種菜和開車一樣,先是迷茫,接着就會上癮。”

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去田裡巡視,加油鼓勁,“聽說稻子是聽着腳步聲長大的,蔬菜應該也是吧。”

||天興洲上的獨特品種:金皇后,比一般西瓜更甜

||小院裡成熟的茄子和辣椒

認真對待土地的人,也會被土地回報。靠着種地,小院的夥伴們吃上了辣椒、茄子、南瓜、芋頭、番茄等等,品類十個指頭數不過來。

黃瓜和辣椒生命力最頑強,扔進土裡就能自己長,一天收穫三四根。但最好吃的還是番茄,和小時候夏天家家涼拌的一樣甜。

“天興洲的沙土營養好啊,不打蟲不施肥,也能長出好味道。”

今年端午,他們到鄰居家摘幾片糉葉,包了十幾個小巧的糉子,出鍋瞬間,歡呼雀躍,“比以前工資到賬還開心。”

第一次刷到他們,是一條記錄小院裝修歷程的視頻。下面有評論,“麼昂想不開克天興洲啊,漲水的時候會淹的。”

早在春天時,島上就傳出了夏天可能有洪水的消息,“水文監測靈敏得很,能提前很久預判。”

街坊讓年輕伢們放寬心,“每年都傳(要漲水),每年都沒事,不用擔心。”

但事情並沒有如預期般發展。

7月伊始,上游的暴雨數日不停,水位不斷上漲,最終漫過警戒線,洲上所有人必須撤離。

小院一行人帶上所有值錢的傢俱和電器,從下午五點忙到凌晨三點,最後借來老鄉的拖拉機幫忙,才勉強裝下。

人員撤離後,村民們開始輪班值守,晝夜巡視,一旦發現管涌必須立刻堵住,小余也主動報名抗洪志願者。

還沒輪到她站崗,水位在警戒線盤旋數日,退了下去。

村民們陸續返家。小余他們趁機放了假,樂得個自在逍遙。

||洪水到來前的天興洲瓜田

雖然沒有行洪,洲上還是受了損失,有的西瓜種植園頭一回擴大規模,還沒來得及成熟,就爛在地裡。

“今年武漢的西瓜,大部分都是外省的,本地西瓜基本上顆粒無收。”武漢人心心念唸的天興洲西瓜,真不是每年都有的。

和絕大多數回鄉、下鄉的年輕人一樣,小余他們一早就計劃好,要做自媒體,拍短視頻分享鄉野生活。但決心幫助島上農戶銷售蔬果,是在登島後產生的想法。

目前洲上人口不多,以老年人爲主,主要搞點種植採摘,“伢們在城裡有房,接他們都不去。種了一輩子,熱土難離啊。”

幾年前,天興洲相當火爆。沙灘越野、觀鳥、瓜果採摘和江上野釣,吸引着一波一波的遊客,“洪山的菜薹天興洲的瓜,武漢伢都曉得”。

HANS編輯部也曾經來砍過甘蔗,手腕那麼粗,水分飽滿。

小余他們,也是在那個時候愛上這裡。

再後來,上島需要預約報備,今年四月,輪渡天青線停航,通勤改靠公交,一天六趟。

人越來越少,開車穿越村子,路邊的房屋一半已空置,白漆掉落,像鬆脫的門牙,露出泥土色的牆。

小島開始落寞,菜和水果開始滯銷。

年初,島上來了個年輕人,摸出路子,把蔬果拖出洲賣掉,就像地裡突然起了風,村民們心動了。

小余他們也決心做點什麼,於是,在賬號“十平方小院”裡,你能看到洲上農戶形形色色的故事:

種香瓜茄子的陶姐採摘園,2019年來島上搞承包的劉哥,還有跟專家學過技術迴天興洲種西瓜幾十年的曾大哥……都是“十平方小院”的故事主人翁。

我們這次驅車上島,一路上人的蹤跡逐漸變少。

沿水泥地往深處開,橫衝直撞一片瘋長的野草,路遇一隻攔路的老牛,抵達一座十平方小院。

木頭築起籬笆和大門,一隻捲毛小狗蹦蹦跳跳迎接我們。它就是辣椒,剛滿半歲,肥坨了的,蠻親人。辣椒的好朋友,是不會抓老鼠的田園貓番茄。

小小的“十平方小院”,通過互聯網連接了江心洲和更廣闊的天地,採訪結束,我們覺得,某種程度上,互聯網的連接甚至比天興洲大橋來得更有想象空間。

“我們只想記錄下來,傳播出去。看到的人自然會主動聯繫農戶,蠻簡單個事情。”不過,也有少數人存在戒備心,覺得小余是要從他們身上賺錢,不願意搞,好在小院的幾位都蠻樂觀,“我們都曉得這是個過程,不要緊,慢慢來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