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了18年後,國產劇的“老毛病”又犯了,這次連趙本山都救不了
不知不覺,趙本山的《鄉村愛情》已經陪伴了大家17個年頭,象牙山的故事還在繼續。
春節期間《鄉村愛妻》第16部播出後,大家正對這部劇意猶未盡之時,一個熟悉的電視劇又出現在了觀衆的眼前。
依舊是在象牙山,還是老面孔,熟悉的配方,帶着東北獨有的魅力,劇名就叫作《象牙山的好人們》。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部劇並沒有將《鄉村愛情》的神話延續下來,不僅收視撲街,就連差評都出奇地一致。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趙本山新劇撲街
3月20日,正在大家都沉浸在《鄉村愛情16》完播失落感之時,又一部來自象牙山的故事悄然上播。
直到今天該劇播出已經有數天,不過根據很多平臺公佈的數據來看,這部劇被稱作是“鄉愛”番外的劇播放量並不理想。
在很多排名的軟件中能看到,這部《象牙山的好人們》的播放量幾乎排在了最後,一集的有效播放量不足30萬。
與此同時,被稱之爲上海版鄉村愛情的《歡樂頌5》也正在播出中,從第一部到現在的第5部,這部劇的單集播放量仍在1000萬以上。
而同樣來自象牙山的故事,“鄉愛16”單集的播放量超過了1600萬,可見即使頂着如此話題度的新劇,還是難逃撲街的命運。
這讓人聽起來有些出乎意料,按理說,“鄉愛”系列劇任何一部的單集播放量都可以接近2000萬。
同樣的故事背景,同樣的人物,爲何差距如此之大呢?
難道是播放的宣傳量不夠嗎?還是因爲平臺選擇的錯誤?當然都不是,真相只有一個,就是太難看了。
針對這個劇,差評可謂是從未間斷,但是大家給出的理由竟然出奇的一致。
差評不斷,注水嚴重
作爲一部最長壽的輕喜劇,“鄉愛”自2006年開始與大家見面,就顯示出了其來自東北的獨特魅力。
但苦於每年只有一部,所以對於這次突然的番外,大家還是感到非常期待的,不過沒看幾集就紛紛棄劇。
早期的“鄉愛”之所以好看,是因爲除了電視劇關於包袱的設定和劇情的推進都引人入勝。
它的每一集都有着幾個小故事或是情節去做支撐。
然後每個大的故事背後又會延伸出若干個小的枝節,這樣組合下來,每一集都有可看性。
而這部番外呢,前四集只有一個漫長的情節,就是找爺爺。
故事的開篇,就開始故事的情節,王大拿領着妻子回到了老家上墳。
得知了老兵朱永羣在養老院生活,就想要邀請他到象牙山住一段時間。
原因這位老兵可不簡單,他以前救過王大拿的父親,王大拿也想對其表示一下感謝之情。
然後王大拿十分誇張的說,這件事情有多麼多麼重要,不過他接下來的做的就有點降智了。
他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給了他的傻兒子王木生去做。
咱就說,王木生能不能做好這件事,觀衆都一清二楚了,但他的父母還是不太瞭解的樣子。
這不就是硬要製造困難,注水劇情嗎。
王木生將爺爺朱永羣領着,可想而知,連自己都照顧不好的他把爺爺丟了。
不過這樣才能讓劇進行下去嗎,於是,主線任務來了,象牙山的人們全體出動去找這位老爺爺朱永羣。
看到這裡,很多人就不由得吐槽了,現在都什麼社會了,老人出走不是該先調監控嗎,但是這裡對於調監控卻隻字未提。
究其原因,應該是調監控就不能注水劇情了吧。
於是觀衆就看到光是這一個找爺爺的情節,一播就是4集,無聊到觀衆都快要睡着。
其中,爲了使找爺爺的過程拍得搞笑一些,就給幾個角色加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戲。
比如,路上飆車撞警察。
然後化解這一問題的方式就十分“東北化”,劉能和警察套近乎,一頓亂說,然後就屁股拍拍走人了。
類似的橋段太多了,要說搞笑也是有的,但是這是電視劇啊,又不是演小品,要那麼多強行抖包袱確實有點牽強了。
一連看到第四集,依舊是在找爺爺的情節中打轉,很多人也因此喪失了追劇的熱情。
評論道:這不就是注水劇嗎?就連動畫片都比這個劇強不少啊。
其實,在後來的“鄉愛”裡也有類似的問題,創作上缺乏了很多新意就算了,在故事的講述上也是毫無緊湊性。
不過鑑於很多觀衆對趙本山一衆人馬的喜愛,有了厚厚的濾鏡,在之後這部系列劇的質量也大有越來越差的趨勢。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它的番外居然質量差成了這樣,除了故事情節的注水以外,還有一個原因也是它撲街的關鍵。
脫離實際
“鄉愛”能讓人一追再追,有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接地氣。
一幫說這東北普通話的人,穿着農村的衣服,討論着的也是村子裡的事情。
而《象牙山的好人們》這部劇,將這幫農村人的生活演繹得十分浮誇。
在農村生活中的這幫人,不再是最開始的白菜大蔥,自行車。
現在的象牙山,動不動就是小轎車,一會就是城市裡大高樓。
如果說這些只是跟隨時代的發展,那麼在象牙山動不動就出現的企業家就是毫無地氣可言了。
誇張的是,在象牙山的企業家沒有什麼大項目都上不了檯面,村子裡的女人也是越來越濃妝豔抹。
可以說,雖然是番外,它卻將“鄉愛”中隱藏的缺點全部都暴露無遺。
很多劇粉滿懷期待地進來,沒看兩眼就默默地更換了頻道。
要說,這樣的問題,其實在“鄉愛”中已經漸漸呈現了,現在的劇就連趙本山本人估計也很難挽救。
那麼當年衆人嘴裡的巔峰的鄉土劇集又是怎樣走到了如今令人失望的地步呢?
“鄉愛”的隕落
說起“鄉愛”這部劇的前兩部,大部分觀衆的第一印象還是搞笑與質樸,同時這部劇還有這衆多演員最爲青澀的時候。
使得這部劇成爲了一部看似輕鬆搞笑,但是結構緊湊、情節經得起推敲的一部輕喜劇。
尤其在第二部時,雖說趙本山本人對拍戲的解構不在行,但是有一個最大的優勢,他的喜劇片段夠好看啊。
於是很多人都評價“鄉愛”的第二部應該是此係列的巔峰,既搞笑又不缺鄉土氣息,讓人看得停不下來。
從第3部起,這部劇漸漸開始脫離羣衆,角色越來越多,作爲主角來說戲份已經處在可有可無之間。
當然,“鄉愛”嗎,故事的主題還是要講主角之間的愛情故事嗎,如果主角不再突出,那不就標誌着這部劇可以改名字了嗎?
於是很多網友覺得這部劇的名字叫“象牙山的故事”才更爲貼切。
在第三部之後,主要的劇情無非三件事,結婚,產生矛盾,離婚。
而且產生矛盾的原因特別的無語,強行加入誤會,就好比這些角色明明可以解釋清楚,但就好像沒有嘴似的。
非讓誤會成爲矛盾,最後升級到非得離婚纔可以。
當然,除了主線故事日益模糊之外,這部劇在一部部的播出後都會有再增加新的槽點。
不如說第三部隨着人物越來越多,故事免不了注水,劇情因爲故事的需要可以改來改去。
其中在第8部之時謝永強已經從癱瘓的狀態開始好轉,當然癱瘓康復到可以走路,就是一大邏輯問題。
當然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在第九部開始的時候,我們看到謝永強又回到了他的輪椅上。
除了邏輯混亂之外,這部劇還有着其他的問題,就是人物的行爲開始讓人摸不着頭腦。
越往後播出,越能看到王木生、方正這些人爲了搞笑去裝瘋賣傻,譁衆取寵。
十幾部的劇情無非就是王大拿的溫泉山莊老闆的改變,從王大拿到劉大腦袋再到王木生等等。
然後劇中人物的女朋友換來換去,結婚對象換來換去,這樣的劇情也許隨便換個編劇也不愁一直拍下去。
也許是因爲包袱抖到一定程度,創作枯竭,只能用這樣的方式逗觀衆笑,但是很多觀衆表示越看到他們裝瘋賣傻的橋段,就越想快進。
除了這些,大衆表示最反感的一點就是劇中的植入廣告開始層出不窮,幾乎無處不在。
但是這部劇能播到第16部也不是毫無長處,起碼要比很多晚會上強行煽情的小品好看不少。
其次,相信“鄉愛”的不少劇粉從2006年一直追到現在,“鄉愛”對於很多人已經不單單再是一部簡單的電視劇,更像是一種情懷。
不過,話又說回來,再好的劇也經不起消耗。
像這次的《象牙山的好人們》這部劇的出現,很明顯這部劇已經踏上了玩小聰明的路線。
如果這樣下去,想必很多人連最初的濾鏡都要卸下,而“鄉愛”這部劇也不會再走多遠了。
結語
相信十幾年過去,看“鄉愛”這部劇就像是春晚一樣成爲很多人在春節期間必不可少的一個休閒項目。
當然這也是闊別多年的本山大叔,可以呈現給我們的一個禮物,有着他獨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