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水平建設新型智庫的問題與建議

河南省高水平建設新型智庫的問題與建議

摘要:新型智庫是一個國家或區域軟實力的集中體現和重要標誌,一定程度上決定着治理的思想高度和理性程度。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中,河南智庫建設事業快速發展,爲黨和政府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但仍面臨着影響力欠缺、研究水平有待提高、缺乏統籌規劃、高端人才短缺、國際化程度不高等問題,通過梳理總結國內外先進智庫建設經驗,建議河南智庫秉持“五化”建設思路,堅持多元化治理、生態化運營、網絡化傳播、數智化轉型、制度化保障,切實增強新型智庫的決策諮詢服務能力。

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着眼改革發展聚智聚力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縱觀當今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歷程,智庫在國家治理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爲國家治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智庫工作。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諮詢制度,這不僅給河南新型智庫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也同樣提出了更高水平的新要求。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迫切需要發揮高水平新型智庫優勢,補足短板,爲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發揮更大作用。

一、我國智庫建設的演變歷程

我國智庫建設的演變歷程大體上可以劃分爲五個主要時期。一是初步建立期(1977-1987年)。自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政府內部的研究機構開始蓬勃發展,這一時期的智庫建設以政府主導爲主,智庫類型相對單一,但已經初步形成了覆蓋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領域的智庫體系。二是多元發展期(1988-1993年)。這一時期逐步興起了一批具有獨立性、創新性、靈活性的民間智庫,智庫體系呈現出更加多元複雜的局面,除官方智庫和民間智庫外,還出現了高校智庫、企業智庫等不同類型的智庫,他們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共同構成了中國智庫體系的多元化格局。三是基本形成期(1994-2002年)。隨着高校智庫蓬勃發展,智庫體系逐漸形成了以官方智庫、民間智庫和高校智庫爲主體的多元化格局,不同層次類型的智庫各司其職、各展所長,共同構成了中國智庫體系的基本框架。四是發展轉型期(2003-2012年)。伴隨着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地方社科院明確定位、蓬勃發展,圍繞地方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展開深入研究,爲地方政府提供決策諮詢服務。五是創新發展期(2013年-至今)。通過梳理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數據,截至2023年12月,CTTI來源智庫數量已達988家。從地域分佈來看,覆蓋我國22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從政策研究領域來看,覆蓋40個研究領域,其中“國際關係與外交政策”“對外貿易政策”“科技政策”爲來源智庫關注最爲集中的三大領域,分別有147家、110家、84家來源智庫致力於相關研究。這一時期以打造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爲戰略目標,智庫的類型、規模和數量都朝着高水平方向發展,同時更加註重戰略問題和公共政策研究,智庫服務模式不斷創新。

基於我國智庫建設的歷史考察,可以從中提取出可推廣、適用性的經驗模式。具體來說,一是要有明確的政策引領和戰略定位,確保智庫發展方向和研究成果的獨立性,通過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和學術委員會確保智庫的規範運作。二是要服務重大決策,圍繞國家或區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推動政府部門與行業協會、民間團體合作開展研究工作,建設科學化、專業化的新型高端智庫建設體系。三是要注重人才培養和引進,設立多種獎勵機制,加強內部培訓體系建設,提升研究人員的專業能力。四是注重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建立專項研究基金、聯合研究項目推動研究成果的落地實施。五是要具有國際視野,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建立跨國研究網絡,拓寬合作渠道。

二、河南省智庫建設的發展回顧

回顧河南智庫建設歷程,主要經歷了三個重要發展階段。一是起步和探索階段。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競爭加劇,河南將智庫建設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佈局之中,明確其作爲政府決策的重要支撐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出臺《關於加強中原智庫建設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政策文件,形成了較爲完善的智庫體系。二是快速發展和深化階段。河南省把握大勢,堅持問題導向,設立專項基金,實施“人才強庫”戰略,積極引入現代信息技術,爲智庫成果的高質量產出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建立了智庫成果評價機制,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實現智庫建設的全面躍升,爲河南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做了突出貢獻。三是新時代深化提升階段。河南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新型智庫建設高質量發展,注重提升智庫研究的深度、廣度和前瞻性,優化資源配置,強化人才支撐,建設了一批高水平研究基地、協同創新中心等,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會議,共同解決全球性問題和地區性挑戰,不斷提升智庫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經過三個發展階段的長期演進和持續積累,河南智庫建設成果豐碩,朝着高水平建設新型智庫的方向穩步推進。從智庫建設的類型看,各類智庫協調發展,成效顯著。一是政研室智庫。二是高校智庫。三是黨校智庫。四是社科院智庫。五是行業智庫。六是民間智庫。從智庫人員的結構看,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就專業結構而言,河南智庫人員主要分爲三大類,即科研人員、管理人員和外聘專家,實現了專業人才與通才相配合、外聘專家與內部團隊相結合,以此高效解決決策諮詢中遇到的獨特技術問題,確保智庫的高效運轉和持續發展。就年齡和教育結構而言,河南智庫老、中、青學者皆有,其中又以中年學者(30-50歲)佔據主導地位,教育程度以高學歷人才爲主。

三、我省高水平建設新型智庫的問題分析

近年來,河南省智庫發展很快,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很大成績,爲推動河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隨着形勢發展,智庫建設跟不上、不適應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主要表現在:

第一,影響力欠缺。根據《中國智庫報告(2021-2023)》,河南智庫在全國的綜合影響力中不突出,僅有少數機構表現良好,這反映了河南智庫在全國智庫系統內的競爭力不足,同時也表明河南在構建多元化、高層次的智庫體系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地方智庫產生的優秀成果,尤其是獲得領導批示的智庫成果,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可執行性,但多數智庫優秀成果停留在被吸納進政府相關文件,未能真正落地實施和取得實際社會實效。

第二,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受地理、經濟等諸多因素影響,我省智庫研究成果特色性、互動性不足,深入調查研究、激發人才活力、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智庫在研究選題上缺乏明確的針對性和方向性,研究方法、研究視角和研究成果形式單一,只關注決策諮詢研究報告,忽略了其他智庫產品形式,缺乏多層次的決策服務形式。

第三,缺乏統籌規劃。我省有些智庫定位不明,缺乏特色,真正能夠爲政府提供高質量決策諮詢服務的高端智庫較少。智庫資源分散於政策研究、學術研究、行業研究等多個領域部門,由於黨政部門多頭管理,缺乏統籌協調,不同智庫之間的隸屬關係、研究方向、研究重點存在差異,加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高水平智庫信息共享平臺,導致智庫間的研究成果、數據資源、政策信息難以實現有效共享。

第四,高端人才短缺。我省部分智庫屬於公益性事業單位,僅僅依靠較爲有限的財政工資難以吸引到具有國際視野、跨學科背景的優秀人才,在智庫人才的使用和激勵方面,存在待遇配套工程不足、身份確認問題複雜等問題,加上人才流動機制不健全,導致人才難以在不同領域和機構之間自由流動,造成了人力資本的消解浪費。

第五,社會與企業智庫資政服務功能發揮不足。在地方推動新型智庫建設過程中,社會和企業型智庫數量較黨政、科研院所智庫和高校智庫要少,一定程度上凸顯了地方智庫雖然建立了屬性多元的智庫體系,社會智庫的建設程度明顯不足,不能發揮社會智庫的客觀立場以及積極靈活的能動作用。

四、我省加快建設高水平智庫的對策建議

爲更好發揮智庫服務黨委政府決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河南高水平建設新型智庫要秉持多元化治理、生態化運營、網絡化傳播、數智化轉型、制度化保障的“五化”發展思路,推動智庫建設以平臺鞏固與存量提升爲主,從有形智庫向有效智庫加速轉型。

首先,多元化治理。引入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形成協同治理的格局,各智庫要緊密圍繞全省工作大局,對省委、省政府急需的重大課題組織聯合研究,推動各類智庫之間的溝通協作,形成全省智庫合力。建設專家庫與智庫聯盟,借鑑兄弟省份經驗模式,構建專業、高效、公正的專家庫,以“一箇中心”爲導向,同時分設多個專業領域,搭建一個定位明晰、特色鮮明、引領發展的新型智庫平臺,提升智庫的整體實力。

其次,生態化運營。整合資源實現共享,在省內部分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合作研究基地,依託學科特長成立研究中心。打造可持續發展模式,探索政府資助、企業贊助、社會捐贈等多元化的資金來源渠道,緩解智庫資金壓力。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和管理體系,構建“技術-資金-制度”的三維支撐,打造有利於智庫健康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爲智庫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再次,網絡化傳播。善於運用直接傳播渠道,通過內參途徑適時向決策者報送研究成果,積極參加黨委政府組織的重大決策調研活動和政策實施的第三方評估活動,廣泛參與決策諮詢會和政策聽證會,通過舉辦論壇、召開理論研討會等形式開展問題討論。靈活運用間接傳播渠道,注重思想產品的全媒體傳播,與主流媒體合作,通過專訪、報道、評論等方式,提高智庫成果傳播的即時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邀請媒體參與智庫的活動和會議,提高智庫的曝光度和關注度,及時調整傳播策略和內容形式,提高傳播效果和影響力。

再次,數智化轉型。依託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智庫成果的在線展示、共享和交流,藉助深度學習、數據挖掘等新興技術,更加高效科學地處理分析各類數據信息,強化決策支撐能力,提升智庫的社會影響力和傳播力。

最後,制度化保障。優化對外交流與協作制度,建立與決策機構、學術機構、智庫機構、媒體機構等常態化的溝通互動與協作交流。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着力打造“小核心+大外圍”的團隊結構,比如聘請政府官員、高校學者等擔任智庫的特聘教授或研究人員,再比如派出科研人員到黨委政府進行掛職鍛鍊或到高校進行學術訪問,實現各方良性互動。完善上下聯動制度,積極推動省、市、縣三級智庫的交流合作,對於研究中的信息做到及時溝通,組織力量共同開展調研,實現大型研究課題的協同攻關。加強經費保障制度,增加決策諮詢類重點調研課題的資助額度,緩解智庫人員因經費短缺造成的“後顧之憂”,能夠真正深入實際去獲取一手的研究資料。

作者:南大偉,河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胡西萍,河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本文系河南省高校智庫研究專項(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研究)“河南省高水平建設新型智庫的問題及對策研究”(2025ZKYJ17)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