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三楚走馬上任,CARIAD中國變革在即

撰文/ 張霖鬱

編輯/ 張 南

設計/ 趙昊然

當年去美國留學前他是抽菸的,因爲實驗室在大樓最裡面,出來一趟不容易,狠狠心就把煙戒了,現在如果有人遞煙給他,他可能還會接過來抽,但已經不會往身體裡吸了。

這個人就是韓三楚,一位意志堅決卻又特別隨和的新汽車人。2024年2月28日下午1點,在位於北京七聖中街的大衆中國大樓一層的階梯大堂內,他將從3月1日起接替常青出任CARIAD中國CEO,同時加入大衆中國管理董事會,擔任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

這是自CARIAD新CEO施沛德(Peter Bosch)去年10月訪華後,對中國核心管理層進行的首次調整。

大衆中國董事長兼CEO貝瑞德(Ralf Brandstätter)宣佈了這一任命。2024年6月,常青在中國的三年任期結束,到時將返回德國總部。他將在這3個月內與韓三楚交接工作。

韓三楚是誰

韓三楚,1970年11月出生,本科和研究生就讀於西南交通大學學習內燃機和自動控制,1998年拿到美國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全額獎學金,攻讀機械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隨後就在美國ICT行業工作,從軟件工程師、軟件開發經理、總監。

2011年,華爲看中他的軟件背景和架構能力,韓三楚從美國來到深圳工作。2018年,他因爲家庭關係轉赴華爲北美工作。他在購買一輛特斯拉後,成立了一個有關新汽車的項目組,用3年時間思考未來新汽車的產品形態是什麼,用戶場景是什麼,用戶商業模式是什麼,背後技術架構是什麼,核心能力是什麼,今後跟用戶的交互又是什麼。

2021年,作爲美籍華人的韓三楚被邀請加入長安汽車擔任首席軟件架構師,長安科技2022年12月成立後,他出任了長安科技首席技術官。

他在長安任職期間,帶領由2000多名內部工程師與1500名合作伙伴工程師組成的團隊研發出了“Super DNA”——SDA平臺架構。

這個平臺是長安汽車的首個純電平臺,該平臺架構被認爲是行業裡第一個做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區域控制+中央計算架構。SDA是長安汽車重要的純電平臺,長安啓源的所有車型均來自於此。

他到長安後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把以前的想法結合市場調研、結合長安汽車具體情況,構建了SDA技術架構。2021年6月1日成立了一個敏捷組織,當時叫SDA-S項目組,他任項目總監。

第二件事是定義架構:架構首先要解決什麼,產品問題是什麼,核心模塊是什麼,模塊之間的關係是什麼,結果是什麼,每個模塊裡面的數據結構、算法都有什麼,就是使整個架構具象化。

第三件事是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區域控制+中央計算的架構。

從2021年6月1日開始,用兩年半的時間,韓三楚的團隊完成了該架構的落地。長安內部把他看作是“長安新汽車技術掌門人”。

他告訴汽車商業評論:“我們做的是全世界第一個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平臺,把長安汽車的新汽車、新生態落地。這是開天闢地的事情,特斯拉的還主要是圍繞電動化的平臺。”

大衆中國認爲韓三楚“在軟件開發和架構方面有傑出專長”,期待他繼續加快強化CARIAD中國軟件研發能力,並大幅縮短開發週期,更快地交付創新產品。大衆中國正在規劃自己的平臺CMP,這一平臺主要面向A級車,計劃2026年投產。

常青三年

1962年出生的常青接近大衆集團內部的退休年齡。他1990年加入大衆集團,在德國總部從事研發,做過底盤開發、整車開發,執掌過集團平臺(Baukasten)管理工作,以及集團平臺、驅動與模塊系統(BAM)的戰略管理工作,MEB平臺正是他主管研發。

常青於2021年6月從德國派駐中國,成爲CARIAD中國CEO,外派合同爲3年。當時趕上疫情,在這一艱難情況下,CARIAD中國團隊開始組建。2022年4月,CARIAD中國正式成立。

常青在這三年任期,完成了“3C家族”的成立。

第一個C是CARIAD中國與地平線成立的合資公司酷睿程(CARIZON),這家合資公司主要致力於智能駕駛的研發;

第二個C是與中科創達的合資公司翼創雷行(CARThunder),主要業務聚焦在座艙研發,據汽車商業評論瞭解,德國總部已經授權CARThunder自主開發適合中國市場的座艙系統,從而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第三個C是CARIAD中國收購的獨資公司,名爲CARIATIVE,是一個UX/UI能力中心。

大衆中國在新聞稿中這樣評價常青:“在極短的時間內建立了CARIAD 中國,並有效推進了相關研發工作的進展。通過與中國科技企業締結強有力的合作伙伴關係,CARIAD中國聚焦的自身研發能力也已取得進一步提升。”

德語流利的常青對於CARIAD在中國的起步階段無疑至關重要,現在英文流利的韓三楚無疑是接棒的最佳人選。

變革在即

汽車商業評論認爲,大衆中國啓用一位熟悉軟件和中國本土的“空降兵”來統領在華軟件業務,是一次重要的突破。優勢在於他沒有集團盤根錯節關係的包袱,提出改革方案時,集團層面阻力少。

但另一方面,大衆集團旗下品牌衆多,在華合資企業多,組織機構龐雜,流程繁瑣,在當下短期要求出結果的環境下,一位空降兵尤其是關鍵業務的領導者面臨的挑戰不小,尤其在跨部門的協作與調整上,這需要德國決策層給予足夠的放權、信任和時間。

CARIAD是時任大衆集團CEO迪斯(Herbert Diess)時代的產物,當時他認爲“軟件定義汽車”需要所有軟件全棧自研,但經過幾年的嘗試和驗證,CARIAD業務遲遲未能實現預期。

奧博穆(Oliver Blume)上任後,撤換了整個CARIAD管理層,僅剩下HR總負責人。施沛德上任後認爲智能駕駛可以保留全棧自研,其他業務可回到原來的外包模式,這也是他在德國進行裁員的原因之一。

CARIAD中國目前員工人數超過1000人,承擔了中國本土的軟件研發任務,它也是大衆集團“在中國,爲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戰略的目標是將開發時間縮短30%。

CARIAD中國的前身是2017年成立的逸駕智能(Mobility Asia),由時任大衆中國執行副總裁蘇偉銘兼任CEO,當時這家公司承擔了探索車聯網、智能出行、基礎設施、智能駕駛以及大數據應用在內的一系列業務。常青是在這家公司的基礎上成立的CARIAD中國。

CARIAD雖然定義爲軟件科技公司,但其組織結構和流程仍沿用了傳統車企的制度邏輯,和現有業務的推進產生了嚴重的矛盾。另外,CARIAD需要跨部門的資源支持,但因制度和流程問題,CARIAD業務團隊不能及時獲取相關資源。

內部想要進行組織以及流程的變革極爲迫切。

大衆集團在中國成立了大衆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這家公司被稱爲“小狼堡”,德國總部已經把中國本土研發的決策權下放給了VCTC,而CARIAD的業務與VCTC又有重合之處,雙方業務的邊界尚未劃清。CARIAD自己的定位是大衆集團內部孵化的軟件供應商。

VCTC的新任CEO吳博銳(Thomas Ulbrich)將於4月1日到崗,貝瑞德稱讚他爲“集團一流的研發和軟件領域專家”。他和韓三楚合力,新一輪組織變革和人事調整即將在CARIAD中國發生。

韓三楚曾對汽車商業評論表示:“我不想招太多的人,汽車行業的軟件定義汽車不是靠人海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