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政壇大地震,尹錫悅會下臺嗎?
韓國政壇大地震, 尹錫悅會下臺嗎?
12月3日的深夜,韓國風雲突變,一夕變天,韓國總統尹錫悅突然宣佈全國進入緊急戒嚴狀態。
此舉猶如一顆炸彈,瞬間引爆全球輿論。
局勢動盪之下,不少人驚呼:天要塌了?
不至於,雖然上次韓國戒嚴還是在1980年,但這並不能改變一個事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戒嚴是怎麼回事?
3日深夜,韓國軍隊開進首爾,戒嚴司令部發布戒嚴一號令:禁止一切政治活動。
此舉堪比政變。
後半夜,韓國國會緊急召開會議,190名議員投票表決,最終以190:0的結果,推翻戒嚴令。
總統尹錫悅,在走投無路之下,於4日凌晨宣佈:接受國會決議,解除戒嚴。
01尹錫悅爲何要孤注一擲?
尹錫悅在緊急講話中說,實施戒嚴是不得已而爲之,爲了大韓民國的長治久安,他要“清君側”,要維護自由的體制。
但這冠冕堂皇的話術背後,真正的原因或許是“衝冠一怒爲紅顏“。
導火索正是他夫人金建希的受賄案,在野黨緊追不放,夫人金建希面臨牢獄之災。
爲了救妻子,尹錫悅孤注一擲,不惜和全世界爲敵。
但這只是一方面,在韓國,總統和國會一直處於緊張的對峙狀態中,自尹錫悅上臺以來,不僅對在野黨強硬,對國會也並不友好。
上個月底,在野黨還單獨通過了削減預算案,砍掉了總統辦公室活動經費。
要知道,執政黨國民力量黨議員集體缺席抗議了。
在韓國憲政史上,在野黨單獨通過預算法案,真是開天闢地頭一回,簡直是奇恥大辱。
而且尹錫悅政府當選以來,就面臨着嚴重的民意分裂。
他得到的支持率,與對手李在明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甚至可以說勝之不武,這也讓他在國會舉步維艱,施政寸步難行。
再加上韓國國內動盪,疫情也從未結束過,甚至出現惡化,就業和生活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民衆非常不滿。
更糟的是,他的“好朋友”,美國的表態也是模棱兩可,並沒有給予有力的支持。
或許也是這諸多的問題疊加之下,尹錫悅狗急跳牆,鋌而走險了。
02韓國軍隊爲何按兵不動?
戒嚴之後,按照劇情,那得是全副武裝、荷槍實彈。
然而我們看到的卻是,戒嚴司令部的士兵都顯得心不在焉,甚至特意在放水。
國會門口的特警雖然攔着不讓進,但也沒阻止住李在明帶頭“直播翻牆”進入國會,後面的官員也就都順利進入會場了,才得以召開會議。
這是爲什麼呢?
難道,真的是軍隊棄暗投明了嗎?
我覺得並非如此。
韓國是美國的“殖民地”這個說法有點過,但它受美國影響極深是不爭的事實。
一個傀儡政府的戒嚴,真的會得到軍隊擁護嗎?
答案是否。
並且“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古人誠不欺我,更何況這個”在“還是,在美國。
更深層的解釋是,韓國軍隊的行爲,很可能是在權衡利弊。
他們的表態和作爲看似很被動。
一邊執行總統的命令,但又不願承擔過多的責任。
如果政變成功,那一切皆大歡喜;失敗,那也不得罪“勝利方”。
兵不厭詐,不戰而屈人之兵大概就是這吧。
03美國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美國官方稱“正在關注情況”。
隨後副國務卿的講話和美國使館的公告則意味深長,值得細細品讀,裡面充斥着,擔憂、警惕,以及……看好戲的態度。
美國和韓國雖然在幾十年前一起打過仗,稱兄道弟幾十年,但他骨子裡的思維沒法繞過:美國一直韓國,視爲對抗我們東亞大國的第一島鏈,是一個制衡的重要力量。
因此,他希望的是,這個棋子“可控”、“穩定”。
政變不是不能發生,但你能不能成功,你應該怎麼做,我說了算。
不是,你想搞政變就搞,更不要自作主張去顛覆我給你設定的格局,在這個“大哥”眼中,安分點,當好一個合格的小弟。
但美國的這點願望能達成嗎?
或許不能,歷史其實給了美國很多警示了:伊拉克,阿富汗等等,當地的經濟和政府都崩潰了,這些區域變成什麼了?
美國的天堂嗎?
並不然。
他們的無序,帶來的是地區動盪,難民危機,和經濟衰退。
對他們的前車之鑑來看,他們還是比較難去撬動韓國現有環境的。
04這件事的影響”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這並非杞人憂天。
一旦出現巨大的政治和軍事的危機。
無論大小,對每一個身處此地的韓國國民都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這當然會帶來短暫的負面,如社會不穩定、投資下滑和民衆恐慌。
但長期來看,則意味着社會機制的完善,不破不立,一次失敗的改革也爲成功奠定基礎,讓大家更好的理解民主與專制、權利與力量之間的關係,進而獲得一個更有凝聚力的團結民族,這是韓國人新的開始,新的篇章。
不過,更大的問題和危險在於對半島的影響,在半島附近地區駐紮的部隊或會產生不安和疑慮,並會以行動的形式出現。
例如,駐紮在美國本土的軍隊可能要考慮撤離或者其他緊急事件,我們對此地緣衝突更應該加以關注,並採取相應的必要手段保護自己的權利。
這次發生在韓國的事情,我們不必評判對錯,或者得出什麼聳人聽聞的結論,但這卻是韓國,甚至於是東亞的轉折點之一。
未來還會怎麼樣,還很難預測。
只能說時間是唯一的解藥,至於藥到病除,還只是暫時地鎮痛,還得後續繼續觀察。
當然對於中韓關係來說,也難有什麼新的變化。
中國的原則一直很明確,求同存異。
只要尊重我們核心利益,那和平發展依舊是未來的主旋律。
至於某方面做錯了,不尊重了呢,我想應該沒什麼值得討論和交流的了。
我們只要保持不惹事,但也不怕事的行爲模式。
在未來的征途上,自然就少有危險和波折了。
希望大家能理解我的觀點,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還OK,就留下您的關注和點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