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羞內向,見人不肯打招呼,不會主動交朋友怎麼辦?
孩子性格內向、害羞,不願意主動和人打招呼,一定是既有先天的性格因素,又受後天的成長環境影響。
很多孩子從小跟着媽媽、家裡的老人或保姆阿姨一起長大,大部分時間待在家裡,缺乏和同齡人、陌生人打交道的經驗,所以出門時讓孩子打招呼,他們就會顯得很膽怯。
而且打招呼、交朋友這件事,不是靠大人的苦口婆心就能起作用的。
就像老闆再怎麼鼓勵,一個內向的員工也不可能在所有同事面前侃侃而談,大方地彙報工作。
這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最好例證。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長的說教,而是實打實的社交機會。
當然,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能給孩子分享一些實用的社交技巧,那麼孩子的進步會更明顯。
分享3個能提高孩子社交能力的方法,希望能幫到你家孩子。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一定要走出家門。但絕不是一步登天,一帶孩子去外面,就強迫他熱情地打招呼,這麼高的要求,孩子是做不到的。
心理學認爲,孩子害羞時,內心是非常恐懼的。這時家長越是強迫,孩子就會越恐慌,戒備感也會越強。
不妨放下對孩子的要求,單純地帶他到人多的地方,讓他先享受當下。孩子放鬆下來,纔有可能邁出社交的第一步。
要做到這一點,家長一定不能宅着。放學後、週末、假期,多帶孩子去廣場、公園、博物館、旅遊景點等,既能開闊孩子的眼界,放鬆孩子的身心,又能讓他適應有很多陌生人的環境。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引導孩子觀察周圍的小朋友,看看他們在玩些什麼、說些什麼。假如剛好是孩子感興趣的,他或許就會鼓足勇氣,和對方一起玩。
也可以引導孩子挑戰一些小任務,比如買東西時,和對方微笑,或者說“謝謝”,讓孩子幫忙取餐、付錢、拿紙巾等。
並不是只有說話、打招呼纔算社交,行爲上和別人有接觸,同樣是社交。
降低對孩子的要求,用鼓勵代替強迫。即使孩子完不成任務,也輕鬆地說一句“下次再努力吧”,這樣孩子才能更快敞開心扉,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孩子不會主動地交朋友,家長可以換個思路,通過邀請小朋友來家裡做客的方式,給孩子“培養”一個朋友。
這個朋友既可以是孩子的鄰居、同學,也可以是家長親戚朋友的孩子。
在人選的選擇上,要避開霸道、強勢的孩子,最好選擇性格溫和,和孩子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小朋友。
邀請小朋友來家裡玩,需要事先告訴孩子,這樣他既能提前有個心理準備,又可以想一想哪些玩具需要收起來,哪些玩具可以拿出來和小朋友一起玩。
家長還可以和孩子分角色表演如何招待客人,比如打招呼、請客人坐、給客人倒水、送客人離開等。
等到小客人來訪的那一天,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做好榜樣,熱情地招待客人。
孩子能歡迎小朋友的到來固然好,要是害羞,不敢打招呼,家長也不必強求。只要小客人能定期來做客,孩子一定會有改變的。
讓孩子拿出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時,可以選擇那些本身就帶有合作性質的,比如積木、樂高、過家家玩具等,這樣既能減少爭搶玩具的問題,又能促進社交和互動。
此外,家長還可以提議玩一些多人蔘與的遊戲,比如捉迷藏、搶凳子、一二三木頭人等,這樣可以活躍氣氛,讓孩子們自然地熟絡起來。
很多家庭,爸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普遍參與得比較少。孩子身邊清一色都是女性,這也會對孩子的性格和社交能力造成影響。
心理學研究發現,爸爸的陪伴對孩子的性格影響很大:
經常和爸爸接觸的孩子,性格會更勇敢、堅強,容易形成理性思維,社交能力也往往更出色。
這是因爲爸爸帶娃的方式和媽媽有很大的區別。
相比媽媽的細膩、溫柔,爸爸更喜歡帶孩子運動、冒險,更願意放手讓孩子探索,孩子得到的社交機會和挑戰機會也會更多。
所以媽媽應該適時地放手,讓爸爸帶娃。也許媽媽絞盡腦汁,都沒辦法讓孩子改變,而爸爸卻只要帶孩子出去瘋玩幾次,孩子就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