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飯總是慢吞吞、含在嘴裡不咬?當心是咀嚼能力不足

▲你家寶貝吃飯總是慢吞吞,當心是「咀嚼能力」不足!(圖/董氏基金會提供/示意圖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你家寶貝吃飯總是慢吞吞,不然就是含在嘴裡不咬嗎?當心是「咀嚼能力」不足!醫師指出,現代飲食西化油糖鹽和添加物較高、口感偏軟,照顧者也可能把食物剪切得過於細碎,孩子長期吃軟食,易影響牙齒咬合發展,使咀嚼無力而拖長吃飯時間,也減少孩子吃全穀類蔬菜肉塊等需咀嚼食物的意願,讓纖維素攝取量也變少。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小兒國廷醫師指出,咀嚼的能力是漸進式累積的,不能期待孩子長到某個年齡就突然很擅長嚼碎食物,所以從嬰幼兒階段就要逐步轉換食物型態,一路從泥狀糊狀、較軟塊狀,到剪碎或小塊;如果一直吃過於柔軟的食物或是以流質奶類爲主食,會讓孩子的咀嚼吞嚥相關肌肉沒辦法好好發展。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建議,嬰幼兒從四到六個月就可以開始用湯匙餵食副食品,一歲後就應以一般食物爲主食、奶類爲副食,以訓練咀嚼與吞嚥的能力,爲將來轉換成固體飲食做準備,可視孩子年齡與個別發展狀況來調整食物型態,讓孩子逐步嘗試習慣不同硬度韌度的食物,慢慢加強咀嚼能力。

▲專家提醒,嬰幼兒從四到六個月就可以開始用湯匙吃副食品。(圖/達志示意圖)

另外,確實的咀嚼也會影響孩子的腦部發展!湯國廷說明,咀嚼可增加腦部血流量、刺激腦部細胞,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學習效果記憶力,且咀嚼也有按摩牙齦和清潔牙齒效果,有益牙周健康;學齡前足夠的咀嚼還能幫助口腔齒齶發展及舌頭、嘴脣等口腔器官靈活度,並減少咬合不正和齒列不整機率。對此,湯國廷也提出7個小方法,讓孩子從小養成用餐好習慣。

而在吃飯時間方面,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根據2015年《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期刊的美國研究,分析1001名8~14歲學生,發現相較於至少有25分鐘吃午餐的學生,午餐時間少於20分鐘的學生進食量會減少,會少吃13%的主菜、12%蔬菜、少喝10%牛奶,且取用水果的人少了13%。

許惠玉建議,不包括餐前準備、餐後收拾的時間,讓孩子一餐實際用餐至少20分鐘以上,較能吃到足夠的營養,並讓孩子有時間確實咀嚼幫助消化吸收,也較能維持適當體重,不會過胖或過瘦。

【培養用餐好習慣7方法】1.用餐時孩子需坐定,餐椅應在餐桌旁,不要「走到哪裡,吃到哪裡」。2.用餐時避免孩子分心,儘量減少電視、玩具噪音和干擾。3.三餐和下午點心需定時,正餐時間至少間隔4小時,讓孩子有餓的感覺以促進食慾,兩餐之間避免提供果汁,渴的時候只提供水。4.配合孩子的口腔動作發展,提供適齡餐食,包括食物硬度、大小等。5.建議實際用餐時間20~35分鐘爲宜。6.父母師長決定用餐時間、地點和食物種類,但吃多少由孩子決定,以免造成反效果。7.用餐時每次以少份量,重複給予,吃飯時間多一點,吃足營養、防過重、減少廚餘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