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美國在臺灣大選中兩面下注(王建偉)
(圖/侯友宜競選辦公室提供)
美國在處理臺灣問題上有兩大戰略目標。一是要確保臺海不發生可能會將美國拖下水的大規模軍事衝突。這是長期以來美國曆屆政府力圖避免出現的情況。美國總統拜登多次強調和平在中美關係中的重要性,主要就是指臺海地區局勢不失控,不爆發戰爭。尤其是在美國已經被俄烏戰爭和巴以衝突嚴重拖累的情況下,美國當然不願意看到臺海再爆發第三場美國可能不得不親自下場的地區衝突,這將是美國不堪忍受之重。美國在臺海地區的另一個目標是要利用臺灣的地緣政治地位在戰略上牽制中國大陸,以確保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主導地位不喪失。美國的這一戰略意圖毋庸贅述。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把臺灣視爲「不沉的航空母艦。」 美國戰略界曾經出現過的 「棄臺論」,在中美全面戰略競爭的大背景下也只能是曇花一現,成不了氣候。
然而美國的這兩大戰略目標之間存在着深刻的內在矛盾。從邏輯上講,要確保臺海的持久和平,避免中美直接對抗,美國應當鼓勵兩岸消除敵意,改善關係,樂見同文同種的大陸和臺灣人民逐步走向融合,最終達成和平統一。但是美國利用臺灣牽制大陸的戰略目標又決定了它不可能真心實意地支持兩岸走向融合和統一。相反華盛頓會想方設法加強臺灣的軍事實力,提高臺灣的國際地位,升級美臺各方面的關係,甚至要把臺灣打造成有效抵禦大陸的「豪豬」。美方的這些做法不管其主觀意圖如何,都在客觀上起到了縱容和鼓動臺灣和大陸離心離德,漸行漸遠,甚至在統獨問題上不斷挑釁大陸的作用,從而增加大陸對臺動武的概率,危及臺海地區和平。近年來臺海地區緊張情勢升高,出現「兵兇戰危」的局面,本質上正是美國自相矛盾的對臺政策造成的後果。
美方在臺灣問題上的糾結心態也反映在和臺灣大選有關的應對上。如果從確保臺海和平的戰略目標出發,美國應該不反對臺灣再度實現政黨輪替,歡迎國民黨重新執政。國民黨承認九二共識,在「一中」問題上不會故意挑戰大陸,從而具備了和大陸改善關係的政治基礎。這樣臺海發生戰端的可能性將會大大降低。當然國民黨上臺,美方會有兩岸走得太近,從而危及美國在西太平洋既得戰略利益的顧慮。不過馬英九執政八年,祭出「不獨不統不武,」 兩岸關係改善,臺海局勢趨於穩定,臺灣問題在中美關係中的爆炸性減少,而兩岸關係回暖的程度也在美方可接受範圍之內。如果從利用臺灣牽制大陸的戰略目標出發,美方會更希望看到民進黨執政。從美方的角度看,蔡英文執政八年,雖然也出現過類似裴洛西訪臺這樣的危機事件,但總體上臺灣還沒有成爲陳水扁時期那樣的「麻煩製造者」。 問題是如果讓公開宣稱自己是「臺獨工作者」的賴清德上臺,他會不會在統獨問題上劍走偏鋒,美國人心裡也沒底,賴清德選擇親美的蕭美琴擔任副手,也是想給美方派定心丸。
鑑於臺灣的藍綠兩位主要候選人對美國的對臺戰略而言各有利弊,各有隱憂,在美方雖然可以影響,但也無法操控臺灣民意的情況下,華盛頓採取了「兩面下注」的策略。一方面美國涉臺官員多次表示美國在臺灣大選中不選邊站,會和臺灣民衆選出的任何領導人合作,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對選舉的干預。另一方面,則根據臺灣選情出現的變化,不斷放話,意在影響臺灣選舉走向。例如針對民進黨候選人可能出現的急獨傾向,美國在臺協會理事主席羅森伯格10月訪臺時重申美方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包括不支持臺獨,被臺灣輿論解讀爲是針對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的臺獨傾向。這一表態使得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和其他國民黨領導人更加明確堅決地表明反臺獨立場。在藍白合破局,民進黨候選人當選可能性增高的情況下,代表美國不同對華對臺政策傾向的三位重量級學者在最具影響力的《外交事務》雜誌上聯名發表文章,公開要求民進黨凍結臺獨黨綱,爲賴清德可能當政事先打預防針。
而當國民黨候選人力圖將臺灣大選主軸定義爲「戰爭與和平」 的選擇時,美國駐臺官員孫曉雅又出來發聲,稱臺灣並無迫在眉睫遭武力入侵的威脅,顯然是在間接否定國民黨把票投民進黨候選人等同於選擇戰爭的說法。凡此種種,都說明美國試圖在臺灣大選中「左右逢源」, 通過其涉臺官員和學者的言論,推動選情朝着能夠有助於美國利益最大化的方向發展,併爲選後的中美臺關係未雨綢繆,從而在美國對臺戰略的兩大目標之間尋找新的平衡點。(作者爲澳門區域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