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兩岸關係年終點評:從動盪走向何方?(孫太一)

(達志影像)

美東時間2022年12月17日晚(北京、臺北時間12月18日晨)由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和全球華人政治學家論壇主辦,臺灣中流文教基金會和上海東亞研究所協辦的《兩岸熱點》系列講座第二十四講暨閉門線上研討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會議由美國巴克內爾大學國際關係教授朱志羣主持,臺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前國安會秘書長和陸委會主委蘇起與美國美利堅大學教授、環球兩岸關係研究會召集人趙全勝主講。來自全球各地的50餘位學者參與了會議,其中趙春山、鄧中堅、王海良、張沱生、劉國深、劉洪鐘、信強、周文星、頓世新、庚欣、殷燕軍、汪錚等專家學者在問答環節分享了看法並提問。

蘇起教授首先分享了他根據蔡英文兩個特質而產生的對2023年及未來的悲觀看法,同時概述了民進黨「九合一」敗選及中美開啓新的對話、談判之後的一些新的因素。然後,蘇老師着重從拜登政府、美國國會、臺灣和北京四個方面的態度,尤其是這四方分別在「鬥」「拖」「和」之間潛在的選擇分析了臺海局勢接下來的走勢。他認爲美國行政部門過去六年選擇的是「鬥」,現在可能要開啓接觸談判的過程,「鬥」可能會有所鬆動。但又因爲沒到「和」的地步,所以接下來基本會是「鬥」與「拖」的結合,讓美國有時間做軍力轉型,培養它自身的實力。美國國會比較強勢,現在也成了美國政策制定中對華最爲鷹派的力量。拜登政府「拖」的部分會受到它的干擾,且國會有多個議題可以操弄。臺灣方面,蔡自己一直要「鬥」,而且存在可能要留下政治遺產的想法來彰顯她的歷史地位。美國也會持續通過軍事、媒體、民間團體等多方面介入臺灣的選舉。與此同時,大陸也要在「鬥」「拖」「和」之間做選擇。

趙全勝教授從他26年前與美國資深學者聊臺海問題的小故事講起,闡述了他對臺灣問題依舊會是「長期對峙」的判斷,無論是「鬥」「拖」還是「和」,短期內解決問題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趙老師隨後從「紅」「藍」「綠」的內三角,和陸、臺、美的外三角分別分析了各方的「兩難處境。」大陸一方面不能看到臺灣獨立,另一方面要避戰;拜登政府一方面要搞極限施壓,把臺灣牌用足,並加大同盟關係,另一方面也想保持現狀同時希望有護欄。而蔡政府不想放棄「兩國論」和臺獨理念,另一方面也想避免發生戰爭。無論是華盛頓、北京還是臺北,都沒有放棄自己立場的想法,但也有一個共同點,三方都不想用軍事手段來解決,都要避戰。這就使得時間會拉得很長。趙老師隨後借「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長痛不如短痛」等提法闡述了當前狀況的兩面性,同時也指出了從以前臺灣問題只是中國內部問題,頂多只有美國摻和,到現在歐洲、日本等也捲入的複雜性。這種國際化的趨勢以及各方的兩難處境,以及很多待討論解決的問題使得臺灣問題依舊會是長期性的問題。趙老師也提議對內廣開言路,對外與各方維持接觸。

學者們在問答階段主要圍繞「華盛頓內部的討論」「蔡的立場與做法」「九合一選舉」「統一對大陸尤其是民衆的好處」「蔡的戰術與戰略」「蔡的內外有別」「俄烏衝突的影響」「大陸軍事演訓的影響」「中美軍事實力展望」「民族復興及不同議題的優先級」「美國兩黨的共識」「美對臺政策的演變」「美對蘇聯和日本的打壓」「拜登政府制裁工具箱」「中國的現代化與民族復興」「蔡的心態與想法」「賴清德未來的選擇」「國民黨的處境」「美國是否會放棄臺灣」「維持現狀」「香港經驗」「民權與民生」「拖還是拱火」「三方在鬥、拖、和中的側重點」「哪一方佔主導的決定性作用」「美國有沒有條件對臺灣說『不』」「切香腸與紅線」「中日關係」「美國會不會首先開戰」「如何應對臺灣問題國際化」「蔡究竟讓臺灣更安全還是更危險了」「九二共識的替代概念」「臺灣軍隊的士氣」「美軍方的態度與判斷」「和統的道路」「他國民意」「拜登最近講話的背景」「臺積電遷廠」「脅迫的概念」「中美談判的指導原則」「美國內部的問題」「 美方官員派駐臺灣」「權勢轉移」「五不四無意」「美國內部對臺的分歧」「美國官員對臺表述的矛盾」「大陸的工具箱」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學者們時而觀點針鋒相對、時而互相補充要點和觀察,你來我往,精彩而深入。(作者爲美國克里斯多夫紐波特大學政治科學系助理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