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就業爲何鉅變?

海外就業爲何鉅變?圖╱本報資料照片

海外就業的鉅變

2005年主計處第四局局長鹿篤瑾開始研究就海外就業,初估海外就業約34萬人,其中29萬人在大陸工作,隨後歷經羅昌南、黃吉實、劉天賜三任局長持續精進,直到2017年陳憫上任後才首度公佈,其時主計處已變成主計總處,第四局也改爲國勢普查處了。

■自2013年以來我國遷往外國的人口,每年約4萬,自疫情於2020年在全球蔓延,各國邊境管理加嚴,使得過去每隔一段時間會返國的海外工作者,無法回國而「被遷出戶籍」,隨着被遷出者增多,戶籍人口去年也大減18萬人、今年第一季也年減25萬人。

去年底政府公佈2020年海外就業,竟大減24萬人,由於這一年疫情席捲全球,因此大家都認爲這一定和疫情有關,然而,疫情如何讓海外就業減少?到底是國人紛紛自海外跑回來找工作?是母公司紛紛把海外員工調回臺灣?還是海外就業者因爲疫情而丟了飯碗?或是另有原因?值得一探。

自2000年以來,我國海外就業人口逐年成長,於2019年已升至74萬人,不料卻在2020年降至50萬,這個降幅實在太驚人,少這麼多人,真的都跑回來了嗎?如果都跑回來,那麼,同年我們的就業總人口應該仍能如常的成長才是,但這一年臺灣的就業幾乎零成長,由此可知,回來的並不多。

有一點必須先講,那就是我們就業調查的母體是戶籍人口,因此只要戶籍在臺灣,不論是到上海、東京或胡志明市工作,雖是海外就業,也會計入就業總人口。也因此,若只是因爲疫情把員工調回臺灣,海外就業雖減少,就業總人數並不會變少,因充其量只是由在上海、東京工作,轉爲在臺北工作而已,不致於讓2020年的臺灣就業總人數幾近零成長。

疫情擾 被遷出戶籍驟增

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海外就業巨減三成?又讓就業總人口幾近零成長?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由於疫情,逾二年不能返國的海外工作者被戶政機關依法「遷出戶籍」,如前所言,就業調查的母體是戶籍人口,當被「遷出戶籍」的人數愈來愈多,必然會導致海外就業愈來愈少,從而就業總人數也會跟着愈來愈少。

依內政部統計,2020年遷往外國者一下子就由4萬人升至6萬人,何以致之?當然是因爲「被遷出」所致,而2021年遷往國外的人數更跳升至18.3萬,今年第一季,僅一季就高達10.6萬,由此可知,海外工作者正加速依戶籍法被遷出。這說明什麼?這說明發生在2020年海外就業巨減三成只是拉開序幕而已,今年底將公佈的2021年海外就業人數,會有更大幅度的下滑,2022年又會更嚴重。

海外就業的巨減未必是國人真的失去海外工作,而是由於政府依法把這些久未返國者排除於戶籍之外,看來,這比較像是個統計問題,而不是經濟問題。不過,也正是由於這個戶籍法上的規定,讓我們如今的就業統計備受干擾,拿一份最新的就業數據,我們無法判斷就業人數的減少,有多少成分是來自景氣的影響?又有多少是來自戶籍法的貢獻?

少子化 就業解讀添難度

更麻煩的是,影響如今臺灣就業統計的,除了海外就業人口不斷的「被遷出」,還有「少子化」的因素也參差其間,少子化世代的嬰兒如今已漸次進入勞動市場,這樣看來,未來我們勞動供給不但在「社會增加」處於負值,在「自然增加」也是負值,混合著社會增加、自然增加及景氣、季節等多項因素,這讓每月所調查出來的就業數據更難解讀,尤其是援引長期時間數列時,要更小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