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倉提升外貿企業出海效率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當地時間上午8點30分,位於德國杜塞爾多夫市的穀倉海外倉3倉門前,一列列集裝箱卡車排列整齊,等待卸貨入庫,倉長石磊快步走進辦公室,更換工服,評估當日任務量。
9點晨會,分配好各流程所需人員,一天的工作開始了。
9點40分,第一輛卡車整裝待發。“這輛車上的貨物將通過轉運中心發往德國各地和周邊國家。”石磊說,海外倉的定位與功能十分明確,是連接國內國際兩個供應鏈的重要物流節點。
有了海外倉,外貿企業出海效率大大提升。
物流時長成倍縮短。從前,商家在國內備貨,客戶下單後再從中國發往終端目的地,即便是空運,到達德國也需要5至10天。如今,提前備貨至海外倉,送往柏林的包裹可以做到出庫後次日達或隔日達,與國內物流時效不相上下。
綜合成本大幅下降。“外貿跨境倉發物流大致可以分爲三節,頭程是港到港運輸,中間是海外存儲,最後一程是海外配送上門。”石磊介紹,頭程一般採用集裝箱海運方式,可一次性承載大量貨物,從而降低單位貨物運費。海外倉儲通過精細化運營和定製倉及專業倉服務等,提高作業效率和庫存週轉率,從而降低成本。由於商品距離終端消費者更近,配送環節尤其是多倉組合配送成本更低;且大型海外倉與當地終端配送服務商的議價能力較強,進一步降低綜合運營成本。
服務鏈條更加完善。退貨難是困擾外貿企業的一大難題,海外倉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以退換貨頻次較高的服裝出口爲例,如果沒有海外倉這一支點,退貨涉及商品進境,流程又長又麻煩,不少商家選擇放棄退貨商品,造成資源浪費,現在只需要退貨至海外倉,再調配即可。
當前,國際貿易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如何幫助外貿企業培育競爭新優勢?
穀倉將倉儲區分爲標準、智能、高貨值、大件等類別,不同種類的倉儲條件和管理方式都不同。以大件爲例,爲滿足客戶線上線下多場景的交付需求,穀倉自建自營卡車配送運力;智能倉裡,大載重頂升機器人和箱式倉儲機器人同場協作,作業效率翻倍。去年旺季,德國智能倉的出庫能力已達到日均峰值2萬件訂單。
“我們的目標是成爲‘端到端’履約供應鏈綜合服務商。”穀倉海外倉總經理陳華輝介紹,近年來,穀倉海外倉在國內端拓展了提貨攬收、幹線運輸、清關報關等業務,同時繼續優化海外卡車服務,提升幹線和末端派送能力,降本增效。
如今,穀倉在德國共有17萬平方米海外倉,今年上半年出庫超400萬件包裹,同比增長40%左右。放眼全球,“我們在30多個國家設立超160萬平方米的自營海外倉,服務企業級客戶超2萬家。”陳華輝說。
下午5點30分,當倉庫各項工作完結,石磊回到辦公室做盤點:“所有出庫訂單全部日清,這就是我們最輕鬆的時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