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誰能打造臺版「魷魚遊戲」(馮國豪)
韓劇《魷魚遊戲》,根據流量監控統計顯示,已在全球超過80個國家拿下收視冠軍,臺灣的五、六年級生都有類似的背景及經驗,如何把他們的故事發掘出來,成爲臺劇劇本的活水源泉,或許是再創臺劇影視高峰的另一個思考方向。(Netflix提供)
在9月底開播的韓劇《魷魚遊戲》,根據流量監控統計顯示,已在全球超過80個國家拿下收視冠軍。因爲該劇的熱播也引起國內討論,臺劇如何走向國際?如何吸引國際OTT平臺投資?政府的扶植固然是重要關鍵,但有計劃的培訓文化內容產業人才也應該是思考的方向之一。
不可否認近年來臺劇在政府與國際資金的挹注下,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臺劇,例如:運用政府前瞻預算拍攝的《斯卡羅》、《天橋上的魔術師》,HBO Asia投資的《我們與惡的距離》、《通靈少女》等都有不錯的成績。但筆者以爲除資金投入外,影視產業的核心:劇本與編劇人才更是關鍵。
《斯卡羅》的導演曹瑞原在接受《新新聞》訪問時直言,「臺灣最弱的一環是編劇」;瀚草娛樂總經理湯升榮也表示,「以前題材太少,製作規格也拉不上去,只能一直喂觀衆一樣的東西。」具有官方角色的文化內容策進院,在今年上半年宣佈與14家影視製作公司合作,以3年超過4億元預算補助勞務報酬、田野調查及改編授權金等費用,期盼3年內開發上百劇本,這都顯示臺劇編劇人才匱乏的問題。
過去產官學界開發年輕編劇人才也很努力,但筆者建議不妨考慮培訓中壯年退休人才投入影視內容產業,原因有三:一、退休人員生活無虞,有較多時間可以參與培訓;二、他們生活經驗閱歷豐富,可以增加創作內容多元化;三、中壯年退休人員耐性佳、溝通能力強。因此如果政府與影視業者計劃性地在各地區配合社區大學招募培訓編劇人才,教授他們劇本寫作技巧與編劇能力,先從田野調查地方故事徵集開始,透過劇本競賽等方式,可讓更多中壯年退休人員投入內容產業,豐富臺劇內容。
其實從熱銷的韓劇來看,《與神同行》其實是集合中國與印度地獄觀念編寫的故事,而《魷魚遊戲》則是從東方孩童遊戲中找到靈感,臺灣的五、六年級生都有類似的背景及經驗,如何把他們的故事發掘出來,成爲臺劇劇本的活水源泉,或許是再創臺劇影視高峰的另一個思考方向。
(作者爲大學退休教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