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國家尊嚴不是這樣維護的(戴東清)
駐日代表謝長廷冒雨到機場確認疫苗上機,並鞠躬致謝。(圖片摘自謝長廷臉書)
最近因爲鴻海集團(永齡基金會)、臺積電與大陸上海復興醫藥簽訂購買BNT疫苗合約,引發稱謂有無矮化我國格的爭議。尤其是上海復星醫藥在簽完合約後,公告「該等疫苗將被買方捐贈予『臺灣地區』疾病管制機構用於當地接種」,更似有坐實矮化我國格之嫌,險些讓此多方簽訂的疫苗採購合約破局。最終因「臺灣地區」系我「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正式法律文件用語,才使得此疫苗合約得以簽署,解臺灣疫苗短缺之急。
在疫苗採購合約完成後,行政院發言人對外表示國家尊嚴、地位保住了。對於政府念茲在茲要維護國家尊嚴,相信國人無不贊成,也點滴在心頭,否則不會用817萬選票讓現政府連任,只是國家尊嚴的內涵容或有商榷的餘地。過去有不少國人認爲以中華臺北的觀察員身分參與世衛大會,是國格矮化的象徵,堅持要用臺灣的名稱與會。如今卻連用中華臺北參與亦不可得,國家尊嚴有維護了嗎?
若去年東洋藥品循永齡基金會、臺積電同樣模式,與復星醫藥簽約取得疫苗,不介意簽約恐有礙國家尊嚴之嫌,臺灣應該早已取得3000萬劑BNT疫苗,疫苗短缺問題應不致如此嚴峻。若臺灣不缺疫苗,試問需要接受美日兩國捐贈500多萬劑疫苗救急嗎?臺灣被納入外商公司都認定的大中華區比較沒有尊嚴,還是有能力購買疫苗卻接受捐贈比較沒有尊嚴?
臺灣因未購足疫苗,使百姓沒有羣體免疫力,導致今年5月疫情爆發時,必須透過三級警戒方式來防堵疫情擴散,也對百姓經濟生活造成重大沖擊。對此,國際媒體彭博社不僅在5月分析,臺灣可能陷入「沒事 - 疫情爆發 - 封鎖活動 - 疫情緩解 - 解封 - 沒事 - 疫情爆發」的循環中,6月更公佈臺灣「防疫韌性排名」跌至倒數第10的44名,如此比較有國家尊嚴嗎?
此外,全球知名的經濟學人雜誌,根據「交通」、「休閒活動」與「商業活動」三大指標有多接近疫情前正常狀態,調查全球50個國家疫情後生活的「正常指數」,臺灣竟在此調查中名列倒數第二名,僅勝過馬來西亞。更遑論臺灣需要接受人均國民所得低於臺灣約1萬美元的立陶宛及斯洛伐克捐贈疫苗,試問在此情況下,國家尊嚴有被保住嗎?
相信沒有一位國人會認爲保住國家尊嚴不重要,但是要如何保住卻大有學問。疫苗短缺使得臺灣從防疫優等生淪爲後段生,若這是保住國家尊嚴所必須付的代價,相信大部分的國人也不會同意。政府大力維護國家尊嚴的結果,卻是讓國家尊嚴受損,說明策略需要調整。否則愈維護受損愈嚴重,叫衆百姓情何以堪!(作者爲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副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