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系織起了600億“血液網”

自家電產業發端的海爾集團,如今在大健康領域的發力正更加陽謀。

通過控制海爾生物(688139.SH)、盈康生命(300143.SZ)和上海萊士(002252.SZ)3家A股上市公司,海爾系完成了血製品上游到下游的產業鏈佈局,大健康資本版圖愈加清晰。

日前,“海爾系”上述3家A股公司的上半年業績已悉數出爐。

2024年上半年,海爾旗下的海爾生物、盈康生命和上海萊士的收入分別爲12.23億元、8.23億元和42.52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34億元、0.55億元和12.41億元。

據此合計,海爾的大健康A股部分的上半年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達到62.99億元、15.30億元。

雖然這份成績單和海爾集團的主業相比,仍有差距,但三家主體的產業協同效應已初現苗頭。

海爾通過3家公司織起的這張“血液網”,合計市值超600億元,已達“昔日主業”——承載家電業務的海爾智家(600690.SH)市值的四分之一。

不僅如此,3家上市公司或仍將在各自領域通過併購實現擴張。

在地產降溫、家電業務趨於常態化發展背後,海爾的大健康生態悄然生長,或許正被期望成爲其新的產業標籤和增長曲線。

入局上海萊士

2023年12月,海爾斥資125億元從全球血液製品龍頭Grifols,S.A.(基立福)手中斬獲上海萊士的控制權。

隨着交割的完成,今年7月30日,上海萊士正式成爲海爾系大健康版圖的新成員。

上海萊士主攻血製品,主要產品爲人血白蛋白、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等,與海爾“冷鏈技術”優勢有着密切的聯繫。

血製品的原材料就是血漿。採漿站從人體採集得到血漿後,需要對其進行低溫貯藏和運輸。例如新鮮冰凍血漿、病毒滅活冰凍血漿、冷沉澱凝血因子的儲存溫度必須低於-18℃。

血漿經過分離後,就會被製成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血製品。

2024年上半年,上海萊士的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2.52億元、12.41億元。

這在A股血製品公司中位居第一梯隊。

同期,血製品公司天壇生物(600161.SH)、派林生物(000403.SZ)、博雅生物(300294.SZ)和華蘭生物(002007.SZ)的收入均值爲16.32億元,歸母淨利潤均值爲4.52億元。

上海萊士的江湖地位,一定程度要歸功於先前背靠外資股東基立福,可以代理其白蛋白在國內的銷售。

目前進口白蛋白、自產白蛋白和靜丙三大產品是上海萊士的主要收入來源。2024年上半年分別創收19.55億元、8億元和8.39億元。

雖然基立福將上海萊士的股權轉讓給海爾,不過雙方還簽訂了獨家代理協議,確保上海萊士未來10年依舊擁有獨家代理基立福白蛋白業務的權利。

位居行業第一梯隊,上海萊士正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

“拓漿+脫漿”雙路線

血製品有一定的特殊性,這是一個供應顯著小於需求的行業。

2001年起,我國不再批准新的血液製品生產企業,但《血液製品管理條例》規定,單採血漿站只能向一個與其簽訂質量責任書的血製品生產單位供應原料血漿。

血製品企業要想增加採漿站,只有2個選擇:新設或收購採漿站。

新設採漿站並不容易。

一方面,單個採血漿區域內,只能設置一個單採血漿站;

另一方面,根據《單採血漿站管理辦法》規定,血液製品生產單位設置單採血漿站應當符合當地單採血漿站設置規劃,須經行政部門批准;若上一年度和本年度無償獻血量未能滿足臨牀用血,這該區域不得新建單採血漿站。

正因如此,血製品行業的競爭更像是存量市場中的佔坑之戰。

行業選手主要通過收購採漿站獲得血製品生產資質和擴大血漿供應。

“要收購血製品企業的話,就單單一個血製品證,就得5億起。”一位血製品行業人士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

上海萊士的採漿站數量位居行業前列。

截至上半年末,上海萊士合計共有44家採漿站,主要集中在安徽、廣西和內蒙古,分別各有11家、7家和5家。

據信風(ID:TradeWind01)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6月末,天壇生物、派林生物、博雅生物的採漿站數量分別爲102家、38家和16家。

天壇生物、博雅生物均在“招兵買馬”。

今年8月末,天壇生物計劃以1.38億美元收購武漢中原瑞德生物製品有限責任公司控制權,以獲得其所持有的5家在營採漿站;在此之前的7月,博雅生物收購GREEN CROSS HK HOLDINGS LIMITED(綠十字)100%股權,間接控制了綠十字旗下的4個採漿站。

如此背景下,海爾入主上海萊士後最主要的任務,或仍然是發揮自身的併購經驗,促成上海萊士收購更多采漿站,以做大規模。

一位接近海爾的人士向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目前海爾支持上海萊士推進“拓漿”和“脫漿”齊步走路線。

“拓漿”就是通過自建或併購採漿站的形式持續提升採漿量;

“脫漿”則是在血漿之外,關注其他管線研發的機會。目前上海萊士旗下針對活化蛋自C的血友病單抗治療產品SR604注射液已獲得臨牀批件,已進入臨牀l期的病人入組階段。

“拓漿”或許仍然是重中之重。隨着海爾的入主,未來上海萊士發展的重要方向或仍是併購採漿站,以做大做強。

三子協同

海爾對於大健康的佈局由來已久。

早在2005年,海爾就創設了醫療低溫存儲設備企業海爾生物,從設備製造切入大健康領域,並於2019年推動海爾生物順利登陸科創板;

同年,海爾旗下的青島盈康醫療投資有限公司以18.23億元交易總價收購了星普醫科的控制權,也就是現在的盈康生命。

隨着上海萊士的加入,海爾大健康版圖中的三家上市公司正在蓄力潛在的協同效應。

海爾生物的數字化血液安全管理方案,涵蓋了血液採集、製備、存儲、運輸到應用的環節;

同時,海爾生物的子公司重慶三大偉業製藥有限公司(現更名爲“海爾血技”),聚焦採血漿站領域,是國內少數具有采漿設備、耗材以及配套藥品等全系列採漿產品的企業之一。

這均可爲上海萊士提升採漿效率以及血製品管理提供助力。

盈康生命的腫瘤醫院在手術等治療場景中,顯然也需要上海萊士的血製品供給。

如今,這三家上市公司涵蓋了血製品從上游到下游的產業鏈,織成了海爾的“血液網”。

海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譚麗霞如此形容:“在血液領域我們一直做的是‘餃子皮’,萊士相當於是‘餃子餡’,有了萊士的加入,我們這個‘餃子’就成了。”

2024年上半年,海爾生物、盈康生命的收入分別爲12.23億元、8.23億元,同期上海萊士則達到42.52億元。

這和海爾的主業家電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2024年上半年,海爾智家的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達到1356.23億元,104.20億元。

一直以來,家電是大衆眼中海爾的產業標籤。

但從市值維度來看,上述三家大健康領域A股公司的合計市值已經不可小覷。

截至9月5日收盤,海爾智家的市值已經達到2228.19億元。同期這3家公司的市值爲600.13億元,已經達到海爾智家的四分之一。

這或意味着,悄然發展和佈局的大健康產業有望成爲海爾系新的“產業標籤”。

併購擴容

這還不是海爾系在大健康產業規模的天花板。

目前,海爾系的上述三家A股公司均有可能通過行業併購進一步擴大規模。

和上海萊士類似,海爾生物、盈康生命一直以來就在通過併購實現生長。

2021年,海爾便操刀盈康生命以6.31億元現金收購了蘇州廣慈腫瘤醫院有限公司,推動全國網絡建設。

2022年至2023年,盈康生命又陸續收購了深圳聖諾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優尼麥迪克器械(深圳)有限公司等,加強對影像設備、醫用耗材的佈局。

截至2024年6月末,盈康生命旗下合計坐擁友方、廣慈、友誼三家腫瘤醫院;器械板塊則基本實現放射、生命支持、影像增強、慢病治療四大場景的覆蓋。

持續的併購擴大了盈康生命的業績規模。

2024年上半年,盈康生命的收入已經是2020年同期的2.91倍。

海爾也在用“真金白銀”支持盈康生命的發展。

今年8月末,盈康生命的再融資項目獲得證監會註冊通過,計劃向海爾集團控制的盈康醫投發行股份,以募集9.70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海爾生物同樣在持續推進併購。

2020年,海爾生物收購了海爾血技的控制權,拓展了採漿設備的業務。

此後在疫情因素的催化下,海爾生物的疫苗安全、生物樣本保存等業務板塊呈現較快增長。

行業迴歸常態後,海爾生物的增速開始回落。2024年上半年收入、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下滑了3.71%、15.86%。

目前海爾系在A股血製品領域已經形成了“三駕馬車”齊驅的態勢。

隨着未來的持續併購擴張,海爾的大健康版圖是否會吸納更多成員,值得關注。

在家電主業之外,海爾的這張“血液網”正在悄然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