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中俄艦隊跨域聯巡 搶太平洋地盤?(譚傳毅)

中國和俄羅斯組成的11艘聯合艦隊上週現身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羣島海域,美方派出4艘船艦和軍機監控。圖爲中俄「北部·聯合-2023」演習。(新華社)

德國之聲中文網轉述《華爾街日報》8月6日報導,由中國和俄羅斯組成的11艘聯合艦隊上週現身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羣島海域,美方派出4艘船艦和軍機監控。美國軍方和中國駐美大使館的反應都相當低調,俄羅斯駐美大使館則沒有迴應。雙方在打什麼算盤?

關於此次事件,中美俄三方保持緘默的原因不難理解:第一,美國多年進行的自由航行反噬自己,就你能來(西太平洋)我不能去?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二,中俄聯合艦隊是軍事的深度合作,絕非簡單的湊合11艘軍艦操演而已。第三,爭奪太平洋「地盤」。

來而不往非禮也

近年來,美軍仗勢在全球的軍事基地,在西太平洋針對中國大搞海空機艦自由航行,在黑海和波羅的海不斷壓迫俄羅斯,反而把這兩個歐亞大國打在一起。這兩個國家認知,如果他們再不聯合採取行動,將會被美國各個擊垮。

從2012年開始,中俄海軍每隔1或2年都會在地中海舉行聯合演習,緊接着,兩國艦隊在西太平洋開展聯合演習。最近的一次是今年7月的「北部•聯合-2023」演習;中俄聯合艦隊阿拉斯加之行則是最新的戰果。

《禮記•曲禮上》有幾句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俄羅斯對於冒犯者一向不假辭色、直接的有仇必報,中國人則是文謅謅闡述「以眼還眼」的軍事邏輯。本來應該是講「禮」的,現在兵戎相見!

既然談到了「禮」,在自由航行方面,美國變成了吃黃連的啞巴。若透過媒體大肆批評中俄聯合艦隊,等於幫中俄造勢、暴露自由航行的脆弱。中俄艦隊都開到阿留申羣島海域了,比較起來,美軍的自由航行也不怎麼樣,只能在戰略上藐視對手了。

有意思的是,爲啥中俄兩國也保持緘默?事實上,中俄兩國都很清楚,中俄聯合艦隊出現在阿拉斯加,只能算是扯平,每年能夠來1、2次就不錯了,究竟無法像美軍一樣,三五不時的來,這是兩國的痛處。爲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中俄兩國在太平洋中線一帶,從白令海峽到南太平洋(也就是國際換日線)根本就沒有軍事基地。既然沒有軍事基地形成航線,怎麼進行定期巡航呢?既然無法實施定期巡航,就只能偶爾爲之,就當是不定期的軍事嘴炮吧!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相對於俄羅斯人的急躁,中國人顯得沉穩、富謀略得多。應該這麼講,中國很早就注意到海外軍事基地的問題,但是這種事情只能做不能講。事實上,中國的第一隻腳早就踏進了南太平洋,雖然中國政府一再宣稱不會劃定地盤,我們看看中國在南太平洋的作爲即知。

2015年4月13日,中國政府發佈從南海到南太平洋的海上絲路南線,開啓了中國對於南太平洋的經營,等於一隻腳跨入了南太平洋。

2019年9月20日,吉里巴斯與臺灣斷交、並和中國復交。同時期與我斷交的島國還有庫克羣島、東加、薩摩亞等國。這些國家對於臺灣幾乎只有象徵性的外交意義,但對中國大陸而言卻非常重要。

最近,吉里巴斯成爲了新聞,大陸方面升級吉里巴斯一個偏遠島嶼的簡易機場和橋樑。我們不禁遐想,如果哪天這個偏遠島嶼變成了解放軍的基地……。除了吉里巴斯,大陸方面和索羅門羣島簽訂了警務合作協定,不知道哪天也變成了軍事基地?

解放軍會踏入南太平洋深處是遲早的事情。但是從大陸本土到南太平洋最多就是海上絲路航線,還不足以形成一個「面」。想要成爲一個面,還得在北方找到第二個落腳點,才能在太平洋形成一個與美國抗衡的勢力範圍。

在這種情形之下,中國必須在北方,直白的說就是白令海找到切入點,不排除向俄羅斯租借北面北極海若干島嶼,例如白令海峽中部的俄屬大代奧米德(Diomede Islands)羣島。大代奧米德島無固定居民,建有氣象站;小代奧米德則是美屬,上面有愛斯基摩人居住,大小代奧米德是美洲與亞洲的分水嶺。

未來一旦大陸向俄羅斯商議租借大代奧米德羣島或附近無人島礁,中國的第二隻腳踏進白令海,這可能是美國最大的噩夢了。

北從白令海峽南到南太平洋第三島弧(密克羅尼西亞島弧),剛剛好就是沿着國際換日線形成一條航線,以東是美洲時間(美國地盤),以西則是亞洲時間(中國勢力範圍),這纔是「寬廣的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美中兩國」的真正意義。

深度交流的中俄聯合艦隊

「北部•聯合-2023」演習巡航阿拉斯加不是第一次,隨着中俄不斷接近,以後還會有。在2021年之前,兩國聯合演習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兩軍的作戰管制(C2)體系既不互聯、也不互通。2021年之後,兩國開展了深度化的合作。

從兩國的演習課目可以看出,至少兩國海軍的指揮管制系統(C2)已經整合,否則無法操演課目例如聯合防空、反潛、反艦、聯合機動、遠海指揮能力、遠海偵察預警、通信、導航等綜合演習。

過去中俄軍演無論是在地面或在海上,光是語言就是個大問題。2021年之後,兩軍演習套用解放軍的「聯合指揮作戰信息系統軟體」,包括了智能型語音與文件翻譯系統,還可以作爲兩軍的指揮管制平臺,下達共同指揮決策。

中俄聯合作戰指揮控制體系可以連結艦隊情報網、C2網、火協網、預警網、參謀作業網、作戰評估網,形成完整的網路體系,作爲指揮決策的基本結構。

還有更重要的資料鏈路(Data Link),使得每個作戰單元都連結在一個平臺中,所有的戰場偵察訊息、情報、武器裝備等都傳遞到聯合C2系統當中,資料鏈路是指揮自動化的關鍵因素。

有了資料鏈路作爲「黏着劑」,中俄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可深度的融合,彼此充分開放機密訊息,才能夠運行C2系統。基於保密理由,我們相信聯合艦隊演習應不是解放軍用的原始碼(Source Code)軟體。

結論

中俄軍事合作在主觀意志方面已經成熟,無論在軟體或在硬體方面。現在欠缺的是兩國必須擁有共同軍事基地,纔可能搶佔太平洋的「制高點」。

俄羅斯能夠提供中國在太平洋北方所欠缺的軍事基地,而中國能夠提供俄羅斯在南太平洋發展所不具備的條件。太平洋爭奪的大戲纔剛剛揭起帷幕。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