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以毛鑑習 習近平「大外交」可順藤摸瓜(王昆義)

拜習峰會成局?美國總統拜登出席G20前宣稱「不願作出根本性讓步」,但是,中國對「拜習會」遲不表態,到底所爲何事?圖爲2013年習近平與拜登握手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說,他下週在印尼巴厘島出席20國峰會期間會與中國領導人討論臺灣等多個重要話題,但稱他「不願作出根本性讓步」。但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迴應記者問到「能否確認習近平主席是否會在G20上與拜登會晤」時,趙立堅卻模糊的迴應道,「目前沒有可以提供的消息,請你保持關注」。中國對「拜習會」遲不表態,到底所爲何事?

可以看得出來,美國期中選舉並未如外界預期的「紅潮氾濫」,也就是共和黨沒有大贏,讓拜登總統的底氣更硬,所以他就言明,將在G20上與習近平討論包括臺灣等問題的「紅線」。他還堅稱美方不會做出實質性讓步。

拜登底氣硬 中國不會攖其鋒

在拜登的底氣夠硬之下,中國大陸這時當然不會去攖其鋒,不對撞,或者不去助長拜登的氣勢,顯然是中國不急於表態是否進行拜習會之因。

但是,若從歷史經驗觀察,毛澤東在1949年建國時對美國的態度,應該是對20大之後觀察習近平「大外交」路線最好的對照。

1949年4月23日,南京淪陷以後,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西方各國大使都留下不走,尋機與中共接觸。司徒雷登是前燕京大學校長,是美國政府認爲最有資格與中共打交道的人選。對於美國的新動向,中共方面作出了審慎的反應。在當時情況下,雖然中共「一邊倒」(即倒向以蘇聯爲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已成定局,但如果能通過外交途徑制止美國的干涉,促使美國下決心拋棄蔣介石政權,對於加速解放戰爭進程和改善新中國的國際環境是有利的。

於是,毛澤東、周恩來指令黃華與司徒雷登進行了接觸。經過多次會談,中共方面漸漸摸清了美國的底牌,尤其是後來美國政府阻撓司徒雷登訪問北平,再次證明,美國堅持對中共的敵視態度不會改變。

在與中共方面會談無果的情況下,司徒雷登於8月初灰溜溜地返回美國。就在他返美途中,美國政府發表了《中國白皮書》,和盤托出自1944年到1949年初美國對中國政策的實況,特別是戰後美國推行扶蔣反共政策、介入中國內戰的內幕。美國政府此舉本意是想平息美國國內對「誰丟失了中國」的爭論,沒想到卻引起了美國國內激烈的爭論,更成了中共揭露美國侵略中國的反面教材。

毛澤東更親自連續撰寫了《丟掉幻想,準備鬥爭》、《別了,司徒雷登》等文。1949年12月23日,無奈之下的美國國務院發出一份內部文件,題爲《宣傳政策文件——臺灣》,供政府有關機構掌握涉臺問題的宣傳口徑。文件主旨是「制定一項宣傳政策,以便在臺灣可能爲中共軍隊攻陷時,儘量減少對美國威信和其他國家士氣的損害」。文件提供的宣傳要點包括:強調臺灣從歷史上、地理上都是中國的一部分,純屬中國的責任範圍,與美國無關,消除認爲共產黨佔領該島對美國利益造成嚴重損害、美國有責任拯救臺灣等「錯誤印象」。

1950年1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正式發表《關於臺灣問題的聲明》:過去4年來,美國及其他盟國亦承認中國對該島行使主權;美國對臺灣或中國其他領土從無掠奪的野心。現在美國無意在臺灣獲得特別權利或建立軍事基地,美國亦不擬使用武裝部隊干預其現在的局勢。美國政府不打算採取任何足以把美國捲入中國內爭的措施;不擬對臺灣的中國軍隊提供軍事援助或諮詢。

聲明發表之後,僅僅過了7天,美國國務卿艾奇遜也發表講話,宣稱美國的安全線既不包括臺灣,也不包括南韓,美國不會爲了保護這些地方採取直接的軍事行動,這就向全世界表明了美國「棄臺」的決心。

美國發表「棄臺」聲明,是在二戰之後他在亞太地區立足未穩的情況下,一方面表示接受中共即將攻佔臺灣的現實,一方面是在毛澤東訪蘇期間(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澤東第一次訪問蘇聯)作姿態,企圖拉住中共不要過於倒向蘇聯一邊。

美國「棄臺」 毛選擇「一邊倒」

然而,中共最後還是認爲同爲社會主義陣營的蘇聯比較可靠,除了選擇「一邊倒」政策,更在韓戰爆發之後,派遣百萬志願兵開赴朝鮮半島打起「抗美援朝」之戰。這也逼得美國不再「棄臺」,而是命令美軍第七艦隊協防颱灣海峽,第十三航空隊也進駐臺灣。

從這段歷史經驗可以看得出來,在20大之後,習近平表面上已經立足第三任期,但是大陸內部的疫情與經濟情勢並不樂觀,此時若貿然與美國舉行拜習會,恐怕只會落居下風。

所以,中共20大之後,習近平選擇的「大外交」,步驟其實頗爲類似毛澤東的外交路徑。即拉攏社會主義陣營,掌握第三世界,突破「第二世界」(西歐與日本次等發展的資本主義國家),觀其變,再跟美國接觸。

在這項「大外交」的路徑之下,首先是越南總書記阮富仲率先到北京訪問,爾後就是接連的有巴基斯坦總理、非洲坦尚尼亞總統訪問北京,最後是在11月5日登場的重頭戲,德國總理蕭茲的訪問中國。這種外交路線其實很明顯的展示了習近平的外交路徑更像毛澤東。

所以,以毛鑑習,第三任的習近平「大外交」路線會怎麼走,看看毛澤東的走法,猜測習近平,應該是雖不中、亦不遠矣!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