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兩岸無戰事——侯友宜的「3D戰略」(蔡哲明)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向美國僑胞表示,他會團結所有力量,贏回中華民國,讓中華民國永遠都在,讓國民黨重返執政,明年1月13日大家團結贏得勝利。(侯友宜競選辦公室提供)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訪美針對臺灣願景與印太局勢提出「3D戰略」,他明確提出對話(Dialogue)、嚇阻(Deterrence)、降低風險(De-escalation)三個要素,正式提出國防外交,以實現臺灣安全、臺海安定、世界安心的目標,不僅將國民黨一貫主張的「加強國防與交流對話」2D戰略「舊瓶新裝」,也強化了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兩岸政策「四大支柱」中視而不見的「對話戰略」,以此促成兩岸無戰事的終極目標。
侯友宜也投書「外交事務」雜誌《Foreign Affairs》提出臺灣應建立強大的軍隊並加強與民主盟國合作,並且再次提出「3D戰略」的國防外交;但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競選辦公室發言人趙怡翔批評,直指「3D戰略」是一中版或山寨版「四大支柱」;所謂一中版便是將「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偷換概念成爲「國家統一」,山寨版則是以「嚇阻力」的「國防安全」普世價值當作「個人發想」。相較侯友宜的國防政策白皮書以世界區域作爲基本架構,賴清德的「四大支柱」是將威脅來源一律劍指中國。
兩岸終極避戰3D戰略
臺灣的政治立場從統到獨可謂南轅北轍,在國民黨目前亟需更新論述的兩岸現實下,侯友宜提出「三D戰略」確實符合主流民意的基本共識,況且在無外交實務的人設包袱,除了統獨極端教義派外皆可認同在兩岸關係上的利基點;侯友宜率先提出「對話」,便是促成避戰確保臺海和平的良策。
國民黨作爲在野黨除了展現優於民進黨能夠進行兩岸對話的唯一角色,還要能夠說服民衆堅決捍衛國家主體,侯友宜提出「三D戰略」強調建構嚇阻對岸的武力威脅,同時因應世界情勢的迅速變化,藉此尋求臺灣未來的生存策略;侯友宜要避免「對話」淪爲「聽話」,勢必要提出臺灣軍備武裝恫嚇之戰術明哲保身。
民進黨執政八年迫使兩岸關係退回冰點,導致國防政策將義務役時限延長一年且修改《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引發紛爭,侯友宜提出「三D戰略」就是希望降低兩岸對戰風險,避免國家走向兵戎相見的焦土對抗,當民進黨在2024總統大選前夕推出一系列的「戰爭活動」相關政策;侯友宜透過「嚇阻」降低「風險」,顯然就是軟硬兼施的避戰策略。
鴿派鷹派思維並重
侯友宜的「對話」策略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得以進行,畢竟國民黨過去執政奠定雄厚基礎,尤其馬英九時期的金科玉律「九二共識」,確實促進兩岸的穩定交流,但在民進黨執政偷換概念下淪爲「一國兩制」促使民衆人心惶惶。侯友宜的論述必須與馬英九的路線同中求異,才能在亞太戰略區域思維上開創新局,跳脫國民黨對兩岸事務的傳統作法,必須採取剛柔並濟的對話手腕。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49年建政以來始終忌憚臺灣國防的軍事佈局,從美國《八一七公報》載明不得長期對臺軍售,加上中國曆年對於臺灣軍購的施壓防堵,侯友宜的「三D戰略」試圖突破中美桎梏達成軍事「嚇阻」;他也表示不將美國軍援視爲理所當然,更不會對中國抱有不切實際幻想,不僅自詡爲和平促進者也是風險降低者,在整體戰略上顯然並重鴿派鷹派的二元思維。
臺灣選民憂心一國兩制自2020年總統大選蔡英文以史上最高817萬票當選即不言自明,選民對國民黨是否能夠與中國對等往來打上問號,侯友宜想要透過議題功能「降低」戰爭風險,推動兩岸「善意、尊嚴、平等」打造有原則的互動關係,有利趨緩雙邊當前劍拔弩張的兩岸現勢。侯友宜深知臺海從對峙到交流的滄海桑田得來不易,在民進黨執政八年後逐步退回對立局面,唯有與時俱進在胡蘿蔔與棒子的恩威並濟下,才能在彼此競爭依賴中尋求生存之道。
非同根同源的四大支柱
民進黨秘書長許立明批評侯友宜「3D戰略」抄襲賴清德的「四大支柱」,但卻贏得美國學界與政界人士的認同支持,包含美國外交官卜睿哲大讚務實性、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高級顧問葛來儀也公開表揚有備而來;加上與美國在臺協會主席羅森伯格在訪美期間互動熱絡、侯友宜甚至會晤了16位參、衆議員及紐約市亞當斯,顯然已經釋放一定程度的政治訊號。
賴清德師承總統蔡英文的四個堅持轉化爲「四大支柱」在民進黨黨綱上難以切合中華民國的憲法精神,民進黨政府的親美路線也未化解「疑美論」爭議,加上賴清德自稱務實臺獨工作者人設鮮明,甚至還要走入白宮完成政治目標一度觸及華府底線,在國際局勢與兩岸交流的政治光譜上已高下立判。
侯友宜圓滿完成訪美行程透過「3D戰略」營造一個「穩健形象」,喊出「用實力確保和平,用交流代替增進理解」,也讓美國國會議員、智庫學者、媒體等了解將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對立,絕無片面改變臺海局勢的政治野心,說穿侯友宜已對北京政府遞出了橄欖枝。在兩岸無戰事的終極目標下,賴清德在臺獨黨綱上空洞建置「四大支柱」,對比侯友宜在維持現狀下務實推出「3D戰略」,已凸顯出藍綠兩黨的政治基因上既無相同路線,兩岸國防又怎麼會同根同源!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