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就網絡法治保障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國新辦就網絡法治保障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發佈會
以公正、高效、能動履職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
6月18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網信辦、最高人民法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網絡法治保障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2024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網絡強國戰略目標10週年,是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週年,也是中國網絡法治建設起步30週年。發佈會介紹,截至目前,中國製定出臺網絡領域立法150多部,形成了以憲法爲根本,以法律法規爲依託,以傳統立法爲基礎,以網絡專門立法爲主幹的網絡法律體系,搭建了中國網絡法治的“四樑八柱”,爲網絡強國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周加海介紹了涉網糾紛的相關情況,他表示,涉網糾紛涉及主體較多,法律關係相對複雜,新類型糾紛層出不窮。人民法院多措並舉,依法公正高效處理各類涉網糾紛,依法懲治各類網絡犯罪,有效維護網絡空間的安全和秩序。
周加海介紹,最高人民法院通過“三步走”,逐漸實現把線下審理搬到線上。第一步是在杭州、北京、廣州設立三家互聯網法院,探索“網上糾紛網上審”,同步探索手機端的“移動微法院”。第二步是制定司法解釋,將在線訴訟推廣到全國法院。第三步是推動修改民事訴訟法,明確在線訴訟活動與線下訴訟活動具有同等法律效力。2023年,全國法院受理案件數量突破4500萬件,其中三成實現在線立案,一半以上的法律文書在線送達,大大提升了審判質效,方便了人民羣衆。
針對網絡催生的大量新類型糾紛,人民法院通過司法裁判,在把握法律精神的基礎上進一步明邊界、定規則,確保網絡不成爲法外之地。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佈了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專門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網絡侮辱、誹謗犯罪的公訴標準和辦案要求。同時,人民法院通過制發司法建議、發佈典型案例、參與網絡立法,聯動相關部門完善網絡治理,促進互聯網平臺履行相應的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努力實現涉網糾紛和違法犯罪的源頭預防和綜合治理。
導航電子地圖是否應受著作權法保護?算法技術屬於商業秘密嗎?“直播賣慘”等實施欺詐營銷行爲應如何治理?爬取平臺數據構成不正當競爭嗎?
結合相關案例,周加海介紹了人民法院服務保障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有關情況。他表示,人民法院不斷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通過審理涉及算法、生物技術、量子技術等高新技術領域的案件,鼓勵前沿科技和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在保障新業態健康發展方面,人民法院通過審理“大數據殺熟”、平臺強制“二選一”、干擾搜索引擎排序、製造虛假流量等新類型案件,保障網絡環境中的公平競爭,同步加強前端治理,引導和規範互聯網平臺健康發展。在激發新型生產要素活力方面,人民法院通過審理相關案件依法穩慎平衡好數據生產、加工、流通等各環節、各參與方的合法權益,努力讓數據這個新型生產要素釋放出最大效能。
此外,人民法院也在不斷探索推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努力以新質生產力促進審判工作現代化。當前,人民法院正在加緊建設數字法院,力爭到今年年底實現全國3500多家法院在“一張網”上辦案辦公,促進審判工作和訴訟服務進一步提質增效,努力以審判工作現代化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發佈會上,相關負責人還就信息通信領域法治建設、網絡法治服務保障數字經濟發展、規範網絡市場健康運行、建設清朗網絡空間、維護網絡消費者合法權益、人工智能法治建設、數據跨境流動立法等方面的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