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汽車大模型標準發佈,專訪中國信通院詳細解讀

AI大模型“上車”是未來新趨勢,已經是行業的共識。在前幾日的北京車展上,大部分首發新車都提到了“AI大模型”。

近日,中國信通院發佈了國內首個汽車大模型標準。

據悉,這是中國信通院聯合業內30餘家單位共同編制的《面向行業的大規模預訓練模型技術和應用評估方法第4部分:汽車》標準(簡稱“汽車大模型標準”)。該標準是國內首個汽車大模型標準,將聚焦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助推汽車大模型產品升級優化。

爲什麼會推出該標準?中國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平臺與工程化部主任曹峰在接受紅星資本局專訪時表示,當前汽車大模型產品頻出,功能性能各具特點,應用效果差異顯著,缺乏衡量應用實效的共識性評估標準,應用方選型缺少可用的客觀參考依據。因此汽車大模型標準應運而生。

紅星資本局還從信通院瞭解到,目前首輪標準符合性驗證正在推進中,預計將在6月份發佈評測結果,同時下半年也會繼續第二輪和第三輪標準符合性驗證工作。

便於應用方、技術方自測評估汽車大模型能力

曹峰指出,該標準面向的對象是汽車大模型或基於汽車行業數據微調的基礎大模型產品及應用。

從應用場景來看,目前AI大模型還主要落地在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領域。

據介紹,該標準對汽車大模型所支持的場景豐富度、能力支持度、應用成熟度提出要求,適用於對汽車行業相關的大模型產品、服務進行評估。

其中“場景豐富度”側重評估汽車大模型對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等細分場景的支持情況;“能力支持度”重點關注汽車大模型在感知、理解、推理、生成等人工智能技術能力上的表現;“應用成熟度”主要評估汽車大模型在系統生態、部署定製、場景適配等方面的應用情況。

標準評估維度又是如何考量的呢?“場景豐富度主要考察汽車大模型對汽車研發、生產、使用、銷售、售後各環節中細分類型任務的支持度。例如,研發場景中涉及了造型生成、仿真實驗、輔助設計、部件開發細分場景及具體任務;使用場景中涉及了智能座艙、輔助駕駛、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使用場景及具體任務。”曹峰表示。

曹峰指出,該標準能夠評估汽車大模型的對話、視覺、預測、生成關鍵能力,針對具體能力均給出詳細的功能、性能測試指標,便於應用方、技術方自測評估汽車大模型能力,爲技術選型、產品迭代提供參考依據。

同時,該標準對汽車大模型的應用成熟度評估提出明確要求,需要關注汽車大模型在數據處理、服務穩定、系統管理、安全可信等方面的能力,保障大模型在應用過程中的安全性、穩定性。

據悉,接下來中國信通院將持續建設《基於大模型的汽車行業智能化應用》標準及評估方法,關注大模型對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車端智能硬件等汽車行業細分領域的支持度,助推大模型技術成果走實向深,賦能更多汽車行業的場景、應用。

未來應關注大模型在汽車生產製造、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效能

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1日至4月14日,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51.6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2%,達到26萬輛,滲透率達50.39%;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汽車53.4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批發26.8萬輛,滲透率達50.19%。

新能源汽車零售、批發滲透率雙雙突破50%,不但刷新了業內里程碑,提速之快也超過了大家想象。

這也標誌着以技術爲驅動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逐步邁入智能化的下半場。深度融合的智能化新技術,尤以大模型爲代表的AI技術成爲當下汽車行業擁抱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方向。

紅星資本局瞭解到,目前已有包括華爲的盤古、百度的文心一言、科大訊飛的星火、360的智腦以及比亞迪的璇璣、小鵬的靈犀等科技企業和車企自研的行業大模型“上車”,超過10個品牌的汽車已搭載大模型。

隨着消費者對汽車智能化需求的日益增長,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等技術的應用已成爲汽車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汽車大模型需要能夠充分適應這些場景,提供精準、高效的智能化服務。

曹峰對紅星資本局表示,目前,國內汽車大模型初步應用於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智慧營銷等場景中,具備對話問答、邏輯推理、預測規劃、內容生成等能力。以大模型爲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也將持續推動汽車行業向更高效、個性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成爲汽車行業的技術新動能。

“未來應着眼於大模型在汽車生產製造、研發設計、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效能,充分釋放技術新動能。”曹峰說。

紅星新聞記者 王田

編輯 餘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