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局:國際收支平衡表貨物貿易與海關進出口存在差異並非我國特有

10月22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賈寧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國際收支平衡表貨物貿易與海關進出口存在差異並非我國特有,在其他經濟體也是一個普遍現象。主要是因爲國際收支與海關統計分別遵循不同的國際標準,這也提示我們首先要關注兩類數據統計口徑。國際收支貨物貿易反映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發生的貨物所有權轉讓,通俗講就是境內企業與境外企業買賣貨物的情況,而海關是統計貨物出入我國關境的情況,並不考慮貨權變化。以常見的加工貿易爲例,如果境外企業提供全部原材料,委託境內企業加工組裝,成品歸外方所有,因爲貨物所有權沒有變化,國際收支並不統計。但因爲貨物進出了關境,海關按照貨物的全值統計進出口。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國作爲全球貿易和消費大國,貿易業態多樣、貿易模式複雜,國際貿易中貨物買賣與貨物跨境相分離的情況日益普遍,兩類數據差異自然也更明顯。例如,在全球化背景下,境外跨國公司委託境內企業生產製造,並且成品直接在境內銷售,由於貨物始終在境內流轉,不計入海關統計,但貨物在境內直接銷售時,貨物所有權已經從境外跨國公司轉到境內主體,就需要計入國際收支貨物貿易的進口統計。此外,兩類統計的計價原則也不同。國際收支是統計貨物本身的價值,剔除了運輸和保險等服務費,而海關出口按離岸價統計,進口按到岸價統計,也就是說進口包括了運費和保險費。

“以上詳細內容,在新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以及往期報告都有詳細說明,歡迎大家查閱。”賈寧指出,爲更全面和準確統計國際收支貨物貿易,從2022年開始,外匯局在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時,使用更符合貨物買賣原則的企業直接申報數據。世界各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都是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一標準編制。今年上半年,對華第四條款磋商時,基金組織認爲我國貨物貿易新的編制方法解決了中國面臨的實際問題,更貼合國際收支統計原則,對此表示充分認可。近期,在中美金融工作組專題會上,外匯局也與美國財政部就統計問題進行了充分有效溝通。未來,外匯局將持續跟蹤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變化,不斷完善統計方法,向社會提供更高質量的國際收支統計數據。

總的看,我國國際收支平衡具有堅實的內部經濟基礎,也具有良好的市場條件。今年以來經常賬戶穩步發展,雙向交易規模增加,順差繼續處於合理均衡水平。從資本賬戶看,近期外商直接投資有所改善,證券投資項下外資來華購買債券、股票總體向好。“我們有信心預期今年未來幾個月以及更長時間,中國的跨境資金流動將保持穩健向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