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評論:短視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是出路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 國家發展改革委6月14日刊發評論文章《短視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是出路歐盟應深思慎行糾正錯誤》,這是“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經濟全球化”系列評論之二。
爲保護本土電動汽車產業,歐盟擬對中國電動汽車強加關稅。此舉短期內看似“保護”本土汽車產業,實則將嚴重影響歐盟本土汽車產業長遠健康發展,甚至會破壞歐盟企業海外經營環境,遭致貿易保護主義反噬。短視的貿易保護主義不是出路,歐盟應深思慎行,立即糾正錯誤做法。
回顧歷史,上世紀80年代,面對日本汽車產業競爭壓力,美國通過各種手段予以打壓。但事實證明,保護主義嚴重破壞公平競爭,只能加劇本土企業“惰性”,妨礙其轉型升級。日本汽車產業並沒有因打壓衰退,而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等美國企業先後經歷了破產危機,充分說明“溫室花朵經不起風雨”。
從歐盟汽車市場看,目前市場競爭並不充分,這也導致企業創新動力相對不足。行業專家普遍認爲,歐盟本土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轉型步伐相對較慢,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如果將中國汽車“拒之門外”,讓歐盟汽車企業繼續躺在“舒適區”,其與當今世界汽車發展潮流的距離將進一步擴大。
需特別指出的是,歐盟汽車市場規模約爲全球的九分之一,2023年德國生產的汽車近80%用於出口,歐盟車企高度依賴海外市場,期盼穩定可預期的國際貿易環境。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只能暫時“守住”歐盟本土市場,但在新能源轉型大背景下,歐盟汽車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恐將進一步下降。
“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中歐汽車產業高度互補,雙方合作有基礎、有空間、有前景。6月8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公開反對限制汽車貿易,呼籲保持貿易“公平和自由”。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主席德梅奧近期呼籲,“必須與中國企業建立合作關係,歐洲車企不能放棄與包括電池超級工廠、頂尖工程師以及原料精煉能力在內的生態系統合作的機會”。近年來,寶馬、大衆、佛吉亞等歐盟企業持續擴大在華新能源汽車業務,在電池、智能化等方面加大與中國企業合作力度;寧德時代、蔚來、比亞迪等中國企業也在德國、匈牙利建廠,助力歐盟電動汽車產業競爭力提升。
中國積極支持各國汽車企業公平競爭,維護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但如果歐盟罔顧自身產業界呼籲、基本市場規律和世貿組織規則,執意對中國電動汽車強加關稅,嚴重破壞中歐汽車產業合作基礎,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手段,堅決維護合法權益。(作者:國家發展改革委金軒)
編輯 陳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