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小學堂/歐洲新火箭 難抗馬斯克SpaceX

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旗下獵鷹九號火箭,三月廿一日在佛州卡納維爾角基地升空。(美聯社)

阿利安六型火箭首次發射告捷,但歐洲在太空競爭的困境未結束。美媒Politico報導,過去歐洲曾以阿利安五型領導市場,但在疫情、戰事、通膨和規畫失當下,阿利安六型發射延宕,歐洲政府、企業和情報機構一度難以進出太空。美國馬斯克SpaceX則進軍歐洲留下的真空,以獵鷹九號等火箭變革太空發射產業,歐洲看起來勝算不大。

成本高、延宕、未具備尖端科技,這些標籤如今不只適用在阿利安六型,也可用來形容歐洲在太陽能板、電池、電動車、風力發電機和微型晶片的產業現狀,這些領域歐洲均受到亞洲及美國競爭者壓制。

阿利安系統未選對路

阿利安五型的全盛期還僅是在幾年前,當時作爲全球商用和機構任務的主力火箭,在將近卅年間發射一百一十多次。美國太空總署(NASA)還同意二○二一年用阿利安五型,搭載知名的韋伯太空望遠鏡上太空,展現重大且具象徵性的支持。但該火箭去年除役,令歐洲的太空雄心凍結約一年之久。

阿利安六型問題在哪裡?當初開發時,歐洲曾考慮仿照SpaceX,讓阿利安火箭可部分重複使用,但此想法遭到否決。二○二○年時法國經濟財政部長勒麥爾曾坦言,在爲阿利安系統的未來制定計劃的二○一四年,前方是一條分叉路,但「我們未選擇正確的路」。

二○一五年至二○二一年擔任歐洲太空總署署長的沃納則說,如果每年起飛十趟、每年僅打造一個新的發射器,那麼從產業的觀點來看將行不通。

獵鷹九號每趟更便宜

另外,阿利安六型當中配有二個推進器的版本「阿利安六二」每次發射預計斥資七千萬歐元(約臺幣廿五億元),而四個推進器的「阿利安六四」則會花費九千萬歐元(約臺幣卅二億元);有產業人士還認爲這是樂觀的估計,實際可能上看一億歐元。

相較下,產業對SpaceX獵鷹九號每次商用發射的成本則估計爲七千萬美元(約臺幣廿二億元)。

事實上在阿利安六型七月九日發射的數天前,總部在德國的政府間組織歐洲氣象人造衛星組織(EUMETSAT)也決定付錢給SpaceX,以在明年借重獵鷹九號來載運氣象衛星上軌道,一反與阿利安太空公司先前的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