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球員專題》入籍加歸化近10人 中華男足創新高
去年底東亞杯預賽,海地歸化前鋒班奇在中華男足處女秀攻破蒙古大門。(資料照/中華足協提供)
不是土生土長的「國際球員」,在全球化的足球運動早已司空見慣,中華男足去年底在東亞杯資格賽對陣香港,先發球員包括「歸化」的安以恩、羅偉,與「入籍」的刁天龍、王建明、嶽明峰、姜泰源、簡柏庭,就有7名國際球員,板凳上還有班奇、蔡立靖待命。這些國際好手仍將是中華隊25日在亞洲盃資格賽首戰土庫曼的主力,但不論是入籍或歸化,取得有效護照都是國際足總(FIFA)規定的必要條件。
足球的國際球員依照有無血緣關係,分爲入籍與歸化兩大類,FIFA規定,除了本身的出生地,球員也有資格代表父母、(外)祖父母出生地參加國際賽,不過一旦代表某國參加成年正式國際賽,就不得再轉換足球國籍。
中華男足的入籍好手從臺法混血的「足球貴公子」陳昌源打響名號,去年更創下人數新高,刁天龍(美)、王建明(韓)穩坐先發左、右後衛,嶽明峰(瑞典)、蔡立靖(西班牙)、姜泰源(韓)盤據中場,中後衛則有臺法混血的簡柏庭。其中刁天龍、姜泰源、簡柏庭都在這次對土庫曼的集訓名單。
至於無血緣關係的球員,FIFA爲避免惡意挖角,規定須於年滿18歲後居留5年且取得公民證明,才得以「歸化」出賽,難度較高,我國男足迄今只有5例。不過原籍象牙海岸的安以恩前年成爲我國各項運動首位非洲歸化國手,去年又有來自薩爾瓦多的「臺灣女婿」羅偉與海地前鋒班奇入列,中華隊有3位現役歸化球員也是歷來最多。其中班奇去年在東亞杯對蒙古處女秀就貢獻1助攻1進球,他和安以恩的「班恩連線」也被賦予攻堅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