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結盟新形勢2-2》各國不以理念結盟 學者:利益優先

針對近日各國結盟動作頻頻,有專家認爲還是受到利益驅動影響,而非意識形態。圖爲西方的G7聯盟。(Photo from Wikimedia Commons)

「國際上沒有永遠的朋友與敵人,都是以國家利益爲優先!」針對近日各國加強合縱連橫,淡江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受訪時直言,這是美國霸權衰退產生的現象,而中國以利益吸引更多國家加入同盟,對抗美國的傳統盟邦;對於美、中霸權競爭,清大助理教授何志勇則提醒,臺灣不要捲入,否則容易被犧牲。

近日國際上各國加強連結或修復關係的新聞傳出,非西方包括敘利亞加入阿盟,中國協助伊朗與沙烏地調停,俄羅斯與伊朗協助敘利亞與土耳其調停等;西方則有美日韓加強盟邦,美國與菲律賓加強軍事合作,還有北約打算設立駐日辦公室等。

美國霸權鬆動

淡江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受訪時指出,各國加緊結盟的趨勢根源於「美國治世」的影響力出現緩慢下滑現象,以致於國際權力板塊鬆動,相關國家,尤其是強權的「能動性」得以釋放併發揮。其中,美國的「棒子略減光彩」,「胡蘿蔔卻捉襟見肘」,相對的中國大陸則是以「大量的胡蘿蔔」敲打了原有僵硬的結構。

黃介正分析,美國過去以「力」服人的政策,碰上了中國大陸以「利」誘人的反招。美國仍舊以傳統盟邦爲主體,試圖加固「同盟圈」。中國大陸則是以夥伴關係爲軸線,擴大「朋友圈」,而西方多依賴「海洋聯盟」的外線,非西方則依託「歐亞大陸世界島」的地緣內線。

圖說:西方國家之間的連結益發緊密,圖爲波蘭與日本外長會面。

國家爲各自打算

清大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受訪時表示,國際關係主要還是利益,國際上沒有永遠的敵人與朋友,敘利亞在2012年內戰被阿拉伯國家排擠,但現在阿拉伯國家卻紛紛與敘利亞修復關係,他認爲美國與阿拉伯國家還是有基本上的矛盾,就是以色列問題。何志勇說,以色列在美國的支持下佔領很多地方,此爭議至今仍無法獲得解決。

「美國當初進入中東也是利益考量!」何志勇分析,美國據說在敘利亞內戰期間將石油偷運出來,之前在第二次伊拉克戰爭時,以時任總統海珊擁有大規模毀滅五武器爲由,將海珊政權推翻並處決,但美國先前爲了圍堵伊朗革命擴張,是非常支持海珊政權的,連賓拉登都是因美國圍堵蘇聯而培植的當地反抗軍。

美阿在以色列糾結

他認爲,美國與阿拉伯國家主要問題還是以色列,因此阿拉伯國家在考慮國家利益,加上美國霸權逐漸衰退,選擇與敘利亞修復關係。何志勇說,俄羅斯爲何與伊朗協助敘利亞與土耳其調停?因爲土耳其國內通膨70%,2月份又有地震,總統艾爾段又面臨大選,在內憂外患下,爲了執政必須接受調停。

何志勇提醒說,過去中國比較少在中亞地區爲區域國家調停,但因爲俄烏戰爭影響糧食與石油輸出,且中國需要中東每天輸出170萬桶石油,中國增加對外斡旋,就是爲了確保獲得穩定資源(中國主要還是能源進口國)。

莫對國際政治過度樂觀

何志勇分析,俄羅斯爲了展現自己不被孤立的狀態,讓其它國家更願意對俄羅斯進行援助。「回到東亞更明顯!」何志勇表示,日本、韓國與菲律賓都是美國的軍事同盟國,美國因爲自己霸權衰退,就要聯合周圍國家,甚至是北約的力量來圍堵中國,都是爲了自己的國家利益考量。

他認爲,看到這些國家爲了各自利益結盟,在在提醒臺灣民衆,國際政治是很現實的,國與國之間並非人與人互動,否則當年美國也不會跟中華民國斷交。他直言,不要對國際政治有過度期待,臺灣在美中競爭下一定要小心避開衝突,否則容易成爲被犧牲的對象,「當初臺灣這麼支持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現在還不是要找習近平通話?」何志勇嘆說。

強化自我方爲上策

黃介正則提醒,臺灣對世界局勢幾乎沒有撼動的能力,必須守住「順天」與「應人」的原則,面對中美兩強爭霸,國際格局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尤其需要緊跟並瞭解世界局勢的變化,以臺灣自身最大的利益爲檢討對外及兩岸政策的基準,合於利則動,不合於利則止,審慎與強權周旋。

延伸閱讀:《國際結盟新形勢2-1》國際局勢詭譎多變 各國加緊合縱連橫》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