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前景
7月1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預計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5%,較4月份預測值提高0.4個百分點。
近段時間,世界銀行、摩根士丹利、高盛、瑞銀等國際機構也紛紛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專家表示,這表明國際機構高度認可中國經濟上半年整體表現以及在防範化解風險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不斷增強。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表示,國際機構的預測基於一系列事實和數據。從中國經濟上半年表現看,貿易、投資、消費在保持穩定發展態勢的基礎上,出現了許多亮點。
上半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1.17萬億元,同比增長6.1%,貿易規模再創新高。季度走勢也持續向好,二季度增長7.4%,較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分別提高2.5個和5.7個百分點。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表示,儘管國際貿易環境依然複雜嚴峻,但中國製造業基礎堅實,對世界各國而言是可靠的貿易伙伴。今年以來,中國穩外貿政策持續加力,助力出口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取得了顯著成效。從需求端看,世界經濟溫和復甦,特別是亞洲地區經濟活躍度明顯增強,中國產品在外國越來越受歡迎,對中國出口增長形成了有力支撐。
中國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也被國際機構視爲實現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因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今年5月訪華期間曾表示,中國將工作重心放在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上,支持綠色和高科技創新,提升金融監管水平,有助於應對經濟面臨的不利因素。
周密表示,一些關鍵產業表現突出,向“新”向“綠”轉型態勢明顯,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成爲中國經濟未來實現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也提振了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長8.7%。製造業投資增長9.5%,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0.6%。
專家認爲,國際機構提高對中國經濟的增速預期,還因一系列事實打消了此前對中國經濟的一些顧慮和擔憂。
陳鳳英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經濟增速的最新預測值,與中國設定的經濟增速目標基本一致,說明他們認同中國政府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判斷。
“中國經濟用穩健的表現證明一些海外輿論的質疑是錯的。比如,有海外輿論曾聲稱房地產可能導致中國出現經濟危機,這些聲音此前可能對國際機構的判斷形成了干擾。”陳鳳英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現在明確提出,新興市場發生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已經很小,考慮到中國對世界經濟和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巨大影響力,這番表態說明他們肯定中國政府應對挑戰的決心和成效。
此外,有海外輿論曾聲稱中國經濟已經缺乏足夠的政策空間,並質疑中國政府對外開放的決心,都被證明與事實不符。
今年以來,特別是進入二季度以來,擴內需等方面的政策舉措密集出臺,政策效應持續顯現。今年3月,中國出臺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準提升四大行動,明確了20項重點任務。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於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進一步培育和壯大消費新增長點。加上前期發放的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等逐步轉化爲實物工作量,強化政策統籌、綜合施策將持續形成政策合力,爲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有利政策條件。
在擴大開放方面,商務部發布《跨境服務貿易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首次在全國範圍對跨境服務貿易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此外,中國開展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工作,出臺進一步支持境外機構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的若干政策措施,彰顯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開放促改革的堅定決心。
周密表示,儘管外部環境錯綜複雜,但中國政府展現了強大的戰略定力,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合理、及時、精準,並沒有受到外界干擾。這樣的戰略定力顯著提升了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的信心,相應調高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必然是情理之中。(經濟日報記者 袁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