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中國新發展 世界新機遇

邢宇

疫情以來的這幾年,世界經濟復甦艱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預測,今後幾年世界經濟可能維持中低速增長,總體低於疫情前水平。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個別國家濫用保護主義,只考慮自身利益最大化,不顧及他人利益,甚至不惜“開歷史倒車”,搞“脫鉤斷鏈”“小院高牆”。美國政府5月宣佈將對包括“新三樣”在內的價值180億美元中國進口貨品加徵關稅,特別是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將從目前的25%提升至100%。歐盟委員會6月宣佈將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加徵臨時反補貼關稅。一些政客炒作“中國產能過剩論”,甚至宣稱加徵關稅有利於保護本國產業和消費者。

“中國產能過剩”是真的嗎?

早在美宣佈對華加徵關稅前,美一些政客和媒體就在提前“做功課”,炒作所謂“中國輸出過剩產能”。事實上,全球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等綠色優質產能不是過剩,而是嚴重不足。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佔生產的比例遠低於德國、日本和韓國等國,何來“過剩”向海外傾銷。中國綠色產品靠創新優勢和過硬品質既符合市場需求,又能幫助世界各國實現綠色轉型,爲應對氣變作出巨大貢獻。美歐將產能等經貿問題泛政治化、泛安全化,違背經濟規律,旨在遏制打壓中國產業發展,實際會反噬其本國本地區產業,也不利於世界經濟穩定發展。

加徵關稅真的能保護本國產業和消費者嗎?

美歐增加對華關稅顯著推升進口商品成本,讓美歐企業和消費者付出更大代價。西方主流媒體報道,美對華懲罰性關稅並沒有淨增其就業崗位。據穆迪公司推算,美國消費者承擔了加徵對華關稅92%的成本,美國家庭每年增加開支1300美元,美方保護主義舉措也將對全球產供鏈的安全穩定造成更大破壞。歐洲多國政要表示,加徵關稅是破壞全球貿易的下策。歐洲多位經濟學家指出,歐盟此舉看似是保護歐洲產業,但從長遠看將阻礙全球貿易並損害歐洲企業利益。歐洲多家汽車製造商表示支持公平開放的貿易,不希望採取額外保護主義措施。相對關稅,車企更關心的是如何提高競爭力。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保護主義沒有前途,只會擡高經濟運行成本、割裂地區之間經濟聯繫、損害國際社會共同利益,唯有開放合作纔是正道。

中國有信心、有能力爲全球增長繼續作出積極貢獻。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保持回升向好態勢,一季度GDP同比增長5.3%、實現良好開局,二季度繼續穩中向好。今年6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達51.8,較5月上升0.1個百分點,連續八個月高於榮枯線,爲2021年6月以來近三年最高,表明製造業生產經營活動擴張加速。多家國際機構上調了對中國經濟的預期。中國有信心、有能力實現全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將繼續爲全球增長髮揮引擎作用。

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內生動力。近年來,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能源革命,在推動國內清潔能源發展的同時,也爲世界貢獻中國技術、中國產品和中國方案,爲全球的清潔能源發展作出重要貢獻。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5.1億千瓦,其中中國的貢獻超過50%。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載人航天、量子信息等領域,新質生產力同樣爲帶動全球發展、促進各國技術變革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14億人口超大規模市場是有力支撐。14億多中國人民整體邁入現代化,意味着形成一個超過現有發達國家規模總和的巨大市場。中國目前中等收入羣體達4億、人均GDP1.2萬美元。隨着未來10年中國中等收入羣體向8億邁進,14億中國人不斷釋放的對美好生活嚮往,高端化多樣化消費進一步釋放,中國經濟和中國市場的“直徑”無限延伸,中國大市場將成爲世界共享的大市場。

中國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的決心舉措是活水之源。2023年,中國出臺24條穩外資政策措施,超過六成已經落實或取得積極進展,在華新設外商投資企業近5.4萬家,同比增長近40%。今年一季度中國新設外資企業1.2萬家,同比增長20.7%,實際使用外資環比增長41.7%。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永遠不會關上。中國正在謀劃和實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措施,繼續擴大制度型開放,形成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

夏至已至,萬物向陽。中國將自身發展寓於世界發展之中,必將爲世界發展帶來更多機遇。中國願與各國一道,共同推動世界經濟這艘巨輪駛入廣闊藍海,共創人類社會更加光明的未來。

(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