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呼喚中美合作

章思遠

最近一段時間,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領域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是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中國主提的“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包括美國在內的140多國參與聯署。決議鼓勵通過國際合作和實際行動幫助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加強人工智能能力建設,增強發展中國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倡導開放、公平、非歧視的商業環境,實現人工智能包容普惠可持續發展。

二是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在上海隆重開幕。李強總理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強調中國願與各國一道,推動人工智能更好服務全球發展、增進人類福祉,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智能未來。會上發佈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呼籲各國政府、科技界、產業界等利益攸關方積極響應,共同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共同維護人工智能安全發展。大會吸引了特斯拉、微軟、新思科技等500餘家國內外企業參展,其中特斯拉二代人形機器人Optimus Gen2更是在會上首次亮相。

回顧這兩件大事,人工智能領域“政產學研”的聯動不斷凸顯,交流合作的主題貫徹始終。國際社會正在形成一個共識:人工智能是機遇也是挑戰,只有全球攜手同行,我們才能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的全部潛力,爲全人類帶來更大福祉。去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宣佈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明確表示我們願同各國加強交流和對話,共同促進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發展。中方用實際行動向世界表明,中方既推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也重視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始終積極擁抱智能變革,願意也能夠舉起人工智能發展的大旗。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在人工智能這樣的全球性挑戰面前,中美合作顯得尤爲重要。作爲人工智能第一梯隊國家,中國在專利申請和工業應用上優勢明顯,美國則在基礎技術和人才培養等領域名列前茅。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申請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數全球第一,是美國專利數的6倍。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在人工智能模型數量上領先各國,擁有61個知名人工智能模型。中美完全可以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達成優勢互補、實現互利共贏,爲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作出更多有益貢獻。

對於同美方開展人工智能合作,中方的善意誠意始終如一,對話合作的大門始終開放。去年11月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期間,兩國就建立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機制達成重要共識,爲中美人工智能交流合作開啓了新篇章。隨後中美開展了多軌道對話,特別是今年5月成功舉行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間對話首次會議,圍繞人工智能科技風險、全球治理、各自關切的其他問題深入、專業、建設性地交換了意見,重申繼續致力於落實兩國元首在舊金山達成的重要共識。中方明確表示,願同包括美方在內的國際社會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標準規範。

令人遺憾的是,美方對同中方開展人工智能交流合作抱有疑慮,對中方可能取得技術進步更是充滿焦慮。在這種心態主導下,儘管也有開展對話、聯署決議的一面,但更多的是採取種種消極舉措。要麼限制對中國人工智能等先進產業的投資,要麼升級先進人工智能芯片對華出口管制,要麼限制中企使用美國雲計算服務訓練人工智能模型,最近還在謀劃對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模型設置護欄。美方一再人爲“築牆設壘”,強推“脫鉤斷鏈”,不僅阻擋不了中國的科技進步,還會破壞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完整,削弱人類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勢必令國際社會大失所望。

人工智能攸關全人類共同命運,是中美間值得合作、需要合作,也必須合作的前沿領域。國際社會期待中美雙方承擔大國責任,共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發展。中美人工智能合作的積極勢頭來之不易,理應得到雙方的共同呵護和培育,使之成爲中美合作新的“綠洲”,爲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