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5年規模140億美元 印度EV大戰略將出鞘

爲擴大自己電動車(EV)產業版圖印度政府一直是動作頻頻。據悉,目前計劃全球EV業者提供一項全新的誘因,並希望在五年內,打造一個規模在140億美元左右的EV供應鏈。此外,當地政府也希望印度製造,能爲自己帶來口碑,以便分食全球日後出口產業鏈市佔率

但事與願違,迄今爲止印度因缺乏外來投資國內需求疲軟,加上各個邦之間,缺少一套完整政策誘因,故印度想藉電動車減少對石油依賴性與消除空污因子,目前而言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印度政府從大半年前,就一直在想方設法理出一套全新的外資汽車投資計劃。現在大概的雛型是,打算用五年時間,祭出80億美元誘因計劃,藉此希望吸引全世界汽車產業,上中下游業者進駐。

而這個汽車投資計劃,已在收尾階段,應該在一個月內就會公諸於世。但是,有興趣的外資車廠,於4月1日開始就可遞件申請。

日後在印度投資的外商車廠,當地政府在計算過汽車產品車用商品,分別運至全世界所產生營收或出口金額後,這些車商可以收到來自印度返還的回饋金約4%到7%不等。若是EV業者的話,還有再拿到另外2%的成長誘因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特斯拉已摩拳擦掌地欲進入印度市場。至於福特福斯以及印度本土的的塔塔汽車(Tata Motors)與馬恆達集團 (Mahindra & Mahindra)等國際車商,爲符合全球未來更嚴格的空污標準,也計劃砸下幾十億美元的EV投資案。

其實,期盼外資汽車產業進駐,只是印度國家戰略的一部分而已。因爲當地政府希望,藉着總規模約270億美元,能把現已在中國大陸以及越南設廠的外商給吸引進來。以便日後,在全球供應鏈與和出口方面,獲得更大市佔率。

話雖如此,就汽車業來說,無論新玩家或是既有老手來說,在印度生產製造都會是一大挑戰

例如,無論是利率還是電費都高不可攀,還有基建嚴重不足,加上物流價格過高等,都連在泰國與越南的生產成本,都比印度還要低許多。

有鑑於此,即使印度政府尚未發佈的誘因計劃,要提供設廠外資回饋金,但在大環境都對生產製造不友善下,印度製造的成本也會高出5%到8%不等。

另方面,印度政府也預計,若全新誘因計劃成功執行,將在未來五年內,還會再帶進來140億美元投資金額,並創造580萬個新就業機會,以及超過40億美元的稅收

同時,這項印度嶄新外資計劃,也還有設定門檻,以汽車製造商來說,全球營收必須達14億美元,零組件業者最少也得有0.69億美元。此外,汽車相關產品公司,每年成長率若沒有8%,就失去獎勵資格

印度政府此舉,是因爲現有受到補助的大企業,很多都缺少創新與成長性。所以,當地政府希望新的戰略計劃,能讓包括汽車產業都具有全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