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帆:微信十年,純粹的張小龍和不純粹的商業
陳奕迅有一首歌,十年。轉眼微信十年了,這十年也是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十年。
最近,微信首頁發現版塊上線了“購物”功能,打開之後,直接呈現的是京東的“京喜”電子商務網站。
不知道這是小馬哥的想法,還是張小龍的想法。
微信首頁,以往是越簡單越好。後來,加入了小遊戲,再後來,又加入了附近的人和直播。一個原本被髮明者張小龍,定義爲小而美的產品,目前已經不知不覺有了100多個小的功能。
微信“連接”和“簡單”的初心,還在。因爲,張小龍還在。但微信的生態,已經變得複雜。畢竟,從2011年到2021年,微信經歷了10年的變遷。
微信經過10年的發展,已經成爲一個超級APP。這一點,誰都無法改變。如今,微信要做的,是一片綠洲,而不是一顆大樹。
一切以數據爲判斷依據
多年前,電商界一直流傳一個故事: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玩的是社交電商。拼多多的前身,拼好貨上線不久,黃崢就一直想與騰訊的微信搭上關係。黃崢很聰明,找到的人是馬化騰,而不是張小龍。
據說,馬化騰親自去黃崢的辦公室考察了兩次,迅速決定同拼多多展開戰略合作。後來的發展故事大家都瞭解,如今拼多多已經成長爲近2000億美元市值的電商,可以與淘寶和京東叫板。
可以說,如果沒有當初微信巨大的流量支持,以及微信開放的生態給黃崢,就沒有今天的拼多多。拼多多的社交電商和會員裂變,幾乎所有的創新玩法,都是在微信的所謂私域流量中完成。
假設當年還是屌絲的黃崢,找到合作的對象是張小龍,估計,結果會是另一番景象!
2021年1月19日晚,在廣州微信的主場。
有媒體感嘆,微信10年,這裡只有產品,沒有任何關於商業的一絲一毫氣息。當媒體把這個問題拋給張小龍時,小龍凡爾賽地回答:不是自己刻意迴避商業化,或者反商業化。而是對於微信來說,賺錢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自己沒有必要提。
的確,坐擁12億活躍用戶的微信,想賺錢幾乎是唾手可得。一個朋友圈廣告便可以輕鬆賺走一個億,而這一個億在騰訊的總收入盤子裡,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除了京東、拼多多、唯品會這類可以在九宮格看到的電子商務應用之外,光在微信上依靠微盟和有贊開店的商戶,其營業總收入已經超過了拼多多。
但是,這些在張小龍眼裡,都不屑於主動提起。
一切的原因在於,這個被上帝選中,做出中國最大用戶量的產品經理,是一個純粹的人。
順應人性,而不是逆人性。做出好產品,當然不愁收入和賺錢。
內斂而剋制,不打擾用戶,不主動推薦垃圾產品和信息。讓12億用戶無差別地使用,從黃口小兒到耄耋老人,都沒有障礙。這樣的用戶體驗,纔是符合人性的,纔是永續經營、持續改進的產品。
然而,今天的騰訊已經是一個超級商業帝國。微信作爲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第一張船票以及整體鏈接用戶的基石性產品,完全拒絕商業化已經不可能。
商業化與用戶體驗,則天然是一對矛盾。如何做到平衡?
張小龍的答案是:數據說話。
朋友圈上多少廣告,是數據來判斷。九宮格里上什麼應用,用數據做取捨。首頁放哪個功能,小遊戲好不好用,數據有反饋。
這個閃耀着人性光輝的產品大師,除了有工程師思維之外,更懂得人性:貪嗔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正視它們。
不要總是抱怨你朋友圈裡微商太多,只因你關注了它們。或許,你一邊在抱怨微商打擾你的生活,一邊你自己也在悄悄學習如何做微商。
微信只是我們現實生活在虛擬世界的一個映射。這個結論,無論你同意不同意,數據和算法都記錄下來了。
不過,京喜上了微信的購物,是不是純粹的張小龍的決定,是不是數據說話,則不好說。
不被看好的往往最終成功
過往,微信上線過很多產品:訂閱公衆號、小程序、企業微信、微信支付等等。過去一年到未來5年,微信需要主推的是視頻號。前不久,張小龍發給馬化騰的微信上,這樣寫道。
一年前開始做視頻號,外界往往猜測,這是出於企鵝帝國整體競爭角度做出的選擇。
畢竟,騰訊做不好視頻,是2019年之前外界的共識。而抖音、快手的崛起,讓騰訊主推的微視成爲了配角。出於戰略競爭的考慮,馬化騰不會放棄視頻。
剛好,張小龍是中國第一的產品經理。彼時,馬化騰需要擔心的是,張小龍願意不願意做,而不是他做得好不好。
但是,張小龍爲人,老老實實、簡簡單單。
他說,讓普通人用視頻記錄自己的生活,這是自己做視頻號的初衷。
以後沒有文件的概念,視頻號只是將這種記錄雲端化。也就是說,視頻號只是一個載體。在視頻號裡,不會有大V,不會購買內容,不會有“關注”的明顯入口,不會鼓勵大家搬運內容。
簡簡單單幾個原則,卻符合第一性原理。
如同當年就是自己覺得QQ不常用,從而10幾個人小團隊偷偷開發微信一樣。一個好的產品的種子,往往從一個念頭、一個簡單的想法開始。關鍵是堅持。
如同道理總是簡單的,問題是,你堅持不堅持。實現格物致知,重要的是,知行合一。
做項目和做產品,做商業和做事業,往往是知易行難。
張小龍多年前做Foxmail,後來將產品賣給騰訊。之後,在騰訊內部做郵箱產品,追趕本站郵箱,學習Gmail。再到後來,因爲10年前一封郵件的緣起,開始了微信的開發和探索。所有的互聯網產品,張小龍都是用小而美的方式,用小團隊去試錯,小步快跑。
甚至於,張小龍開玩笑說,過去他所有成功的產品,幾乎都是在開頭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做成的。典型的,就是小程序。一開始,大家抱怨:小程序沒有入口,沒有場景,小程序火不起來。用完即走的設計理念,甚至與大多數留住用戶時長的產品理念,都背道而馳。
今天的視頻號,與當年的小程序很類似,大家抱怨:漲粉很慢,沒有新的玩法創新,社交推薦和算法推薦的機制不合理,等等。視頻號頂住壓力,成長了一年。終於,視頻號成爲社交新ID的思路變得越來越清晰。普通人通過視頻記錄生活,短視頻和直播結合的邏輯,越來越順暢。視頻號在微信個人賬號下面,已經開始與朋友圈同列,成爲展示自我ID的動態化窗口。而將來,視頻號與直播的打通,或許會讓“微信成爲一個生活方式”更加豐富。
獨居廣州的張小龍,非常隨性。他不願意使用手機日曆,因爲他不願意被日常事務而“安排”。平時與老闆小馬哥的聯繫,更多地使用微信和郵件。
一個不用過於思考商業化變現的環境和機制,成就了張小龍。
也許在中國的互聯網主流公司中,只有騰訊有這種機制。只有張小龍和馬化騰,保持這樣一種純粹的溝通方式。
當然,當微信已經成爲中國第一的超級APP的時候,微信已經不僅僅是一款產品。它更像是一個平臺,一個載體,一個操作系統,一個分發中樞。
如今,小而美已經成爲過去式,如何做到大而美,則是張小龍不得不面對的挑戰,也是小馬哥要做的選擇題。
按照一般的產品生命週期,一個10年的IM產品,應該已經走自然下坡路。然而,微信作爲熟人社交的這款IM工具,已經承載了12億人的主要的社交關係,甚至主要的生活方式。微信,作爲中國第一APP,並沒有爲所欲爲,並沒有獨霸天下,至少沒有讓人生厭。
因爲張小龍足夠純粹,他尊重用戶,保護隱私。因爲他清楚,用戶是人。
用戶是人,原本是個簡單的道理。但是,忘記初心的人,不純粹的人,就會忘記這個道理。
再過10年微信是否還是少年
張小龍說,他從不考慮未來10年微信會變成什麼樣子。
因爲未來3年,甚至3個月的事情,他都想不清楚。
這不是一句謙虛的話。而是事實。
互聯網的產品,迭代很快。當一個代際來臨的時候,你想跟,也跟不上。如同《三體》中所言。如同3G時代的諾基亞。
而當沒有代際更迭的時候,關鍵是小步快跑,不斷微創新,不斷自我迭代。
00後新新人類早已來臨。他們上B站,刷小紅書,用QQ空間。至於用不用微信,要看微信如何演進。10年後,10後將會來臨。那個時候,直播變成微信好友的眼睛,VR和AR或許火爆,微信將變成什麼樣?無法想象。
做社交的產品,需要情懷。因爲數據和算法的背後,仍是人性。說價值觀有點大,但至少是責任心和態度。
IM產品的基因,與一切往錢看的電子商務的基因完全不同。在這個不純粹的商業世界裡,微信永遠在做平衡。打開微信支付的九宮格,商業的氣息,則撲面而來。
過去10年,張小龍完全不必考慮賺錢的事情。他只需要把產品做到極致。產品經理是站在上帝身邊的人,因爲他要在虛擬世界中建立一個系統,制定規則,並能夠實現系統的自我演化。這樣一個人,一定是懂得邏輯思考,並且洞察人性的人。過去20多年,張小龍通過Foxmail、通過QQ郵箱,通過微信,成爲了上帝選中的那個人。
但是,張小龍也不是神。他也有遺憾。
有人批評說,企業微信是做得不好的產品。是不是因爲張小龍干預得過多?張小龍會心一笑,因爲內部人都知道,企業微信是張小龍干預最少的一個產品線。
從本質上來說,企業微信是逆人性的一款互聯網產品,而微信則是順人性的一款互聯網產品。一個TO B,一個TO C,要同時把二者做好,目前騰訊的張小龍團隊,還需要下真功夫。過去10年,並不是微信的每項功能,都100%火爆。
張小龍,這個喜歡飯否,喜歡搖滾,喜歡讀書,喜歡打高爾夫和德州撲克的中年大叔,有一套自我學習和自我迭代的方法論。如此這般,才能精進。